第六百二十一章-《抗战之浴血大兵》


    第(3/3)页

    五时许,一辆风尘仆仆的破卡车从保山开到桥头,欲与人流逆行过桥。士兵不许,令其返回。车主与守卫士兵发生了冲突,无意中士兵的枪走火了,骤起的枪声在暮色苍茫的峡谷中引起一连串巨大的回响,数百人难民拥向桥头。

    钢索吊桥近在咫尺,过桥车辆人群历历在目。暮色掩护了阴险的日本人,也掩护了他们的紧张与不安――就在这混乱的人流中,夹杂着大量伪装的日本敢死队成员。

    西岸的人们只巴望快快过桥,谁也没有觉察到一个巨大的阴谋已经悄悄*近。

    如果枪响的时间再往后延迟几分钟,许多华夏战士就将永远地留在惠通大桥,日本军队就会像神兵天降一样出现在桥头,然后占领这座通往胜利的战略要道。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桥头骤起的枪声不仅震惊了西岸的难民,同时也扯断了日本人内心绷紧的神经。

    日本指挥官仅凭着军人的直觉,就以为有人暴露目标,敌人已经戒备,于是在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和犹豫的情况下,就下令敢死队冲锋。一时间怒江西岸枪声大作,飞蝗般的子弹将桥头的刘排长他们打得晕头转向,中弹的人们好像下饺子一样纷纷坠入江中。

    刘汉被突如其来的枪声打蒙了几秒钟,他仔细倾听凶猛的机枪子弹带着呼啸声从头顶掠过,心里充满恐惧和绝望。但是他很快恢复了理智。当他判断出日本人还没有过桥时,他立刻下令点燃导火索,一溜淡蓝色火花嗤嗤响着,像一条扭动的小青蛇迅疾地向大桥爬去。

    日本人意识到情况不妙,冲在前面的敢死队员全部都端着刺刀奋不顾身往桥上冲,但是他们的步伐毕竟慢了。

    当日本便衣刚刚踏上大桥桥面,一个无比壮观的景象便在他们面前猛然展现开来。一个橙黄色的大火球从桥头轰然升起,耀眼的弧光和迸射的火焰将峡谷和大江映得雪亮。

    紧接着巨大爆炸和猛烈的气浪将吊桥高高抛起,然后像一架破碎的玩具那样慢慢跌落下来,坠入黑沉沉的峡谷。高大的桥柱也被摇撼得站立不住,像喝多“六夜言情”更新-最快,全文|字手打了酒的醉汉一样慢慢栽进江水里,激起高高的水柱。

    他们面前隔着一条宽阔的大江,一道峡窄的吊桥,一段无法逾越又无法缩短的距离。心如刀绞的日本人眼睁睁看着奇迹从他们面前消失,江水无情地挡住去路,只好把仇恨和怒火发泄在尚未过江的华夏老百姓身上。

    一连数日,西岸枪声不断,日军大开杀戒,滥杀华夏难民成千上万。

    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总司令兼第5军军长,此刻的心情可谓相当悲凉:这是打的什么破仗?同古之战坐失良机,本来有机会狠狠灭了鬼子一个师团,偏偏英国人不配合;到曼德勒会战,本来计划很好,结果又出了岔子!更扯淡的是,己方的侦察工作一团糟,连日军第56师团几万人迅速穿过东线封了咱们的后路,居然也没能发现!没有空中支援,咱们都像瞎子一样!

    现在,“缅甸战区总指挥”史迪威又屡屡电令远征军撤往印度。而远在重庆的蒋光头却电询杜聿明:“如果撤回国,你有没有把握?”

    杜聿明能怎么回答呢?校长的为人他是很清楚的,只要服从他的命令,即便是打了败仗也不要紧,如果稍有违抗,那么很可能被丢给一张冷板凳。杜聿明丝毫不敢忤逆,只得老实回电:“已令第5军余韶部抢占密支.那,渴望成功。”

    当然,这只是“渴望成功”,如果日本人在余韶之前抢占了密支.那,那么第5军最后的回国之路也将被堵死,那么他将往何处立足?难道真的到印度去,做英国人的难民?

    突然,空袭警报响了。

    吉普车猛地转向路边一片丛林,杜聿明的头撞在车窗上,痛得直咧嘴。很快空中传来飞机呼啸和机枪扫射声。三架“零式”飞机在公路上空追逐车辆和人群,来不及隐蔽的士兵好像割禾一样纷纷栽倒。

    当队伍重新聚拢,公路上增加了许多横七竖八的死尸和打坏的车辆,人们小心地绕开障碍物默默行进,表情麻木,脸色沮丧。

    杜聿明突然大光其火。他派人找来第96师师长余韶,命令他立即清除路障,掩埋所有的尸体。

    前方出现一个小镇,一块红白相间的路标牌醒目地立在路边,用英文写着:因多。

    这是缅甸通往印度的最后一个岔路口。

    空中又传来飞机马达声,一架涂了红膏药的侦察机盘旋几圈就飞走了。这说明日本人每时每刻都在监视着华夏军队的动向。与此相比,华夏人对敌人动静却知之甚少。

    为何不见盟国的飞机呢?华夏远征军彻底被美国人和英国人坑了!

    早在远征军出国前,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让驻缅英军完美撤往印度,便致函蒋光头:“敝国已向美订制飞机100架,到时候分配于贵国。期其能发生良好之效果也。”后来英方食言,这批飞机全部用在了北非战场。

    后来“缅甸盟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到缅甸上任,也允诺蒋光头,数星期后将有324架飞机投入缅甸战场,给华夏远征军以空中配合――负责侦察与作战任务。但直到缅甸战场全面崩溃时都不见踪影,而日军投入战场的飞机数量已经达到400多架。

    蒋光头被骗了,其实那时候英国在地中海的空军基地――马耳他,已经被德军彻底摧毁,而北非战场上,隆美尔一路狂飙,英国人知道缅甸战场上华夏远征军能顶一段时间,但北非却没人帮他们,因此他们集中力量投入北非。

    华夏远征军在后撤的途中,根本无法取得空中援助,蒋光头也很恼火――那可是他的心头肉啊,蒋夫人致电美国总统行政助理居礼,表达了对美国的不满:“贵国将飞机拨走,以防护印度东北之被侵、及防免英国远东空军之被毁灭。委座闻此建议,不胜震怒,尤其要求总统立即加派飞机300架,以助华夏远征军……”

    美国置若罔闻,后来干脆将正在印度集结、原定支援缅甸作战的美国第10航空队紧急向地中海转移,这时华夏远征军各部尚在作艰苦卓绝之撤退――由于英美在二战中“先欧后亚”的战略,当北非出现危机时,英美两国先后把原定用于缅甸战场的飞机全部调往地中海,致使我远征军作战失去空中掩护。

    以上因素,导致了杜聿明的第5军一路被日本飞机追着轰炸,狼狈后撤。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