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官复原职,君臣相宜-《操控祖宗,从大秦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1/3)页

    刘彻坐于上首,深色莫测。

    他之所以给张家这样的封赏,是因为他也确实认真考量过。

    张家在大汉可谓如日中天。

    他的崛起已经没办法控制。

    既然没办法控制,那就只能看一下张家的态度。

    他刚刚这样说,其实也是有试探的成分。

    张家无论上下,皆是能干之人,亦是大汉的肱骨之臣,这一点毋庸置疑。

    对于肱骨之臣,刘彻自然不会亏待他们。

    对于张伟的态度,刘彻现在就无比满意。

    张家有张旺川,确实是张家之幸。

    “爱卿所言过甚,朕之旨意,皆是深思熟虑之果,旺川本就是大汉的肱骨之臣,且在匈奴一役中立下大功。”

    “如若不赏,朕何以取信于天下,有何掌天下之才?”

    “还请爱卿不要拒绝才是!”

    轰!

    此言一出。

    下面的一种朝臣都惊呆了。

    他们难以置信的看着刘彻。

    刘彻竟然真的要厚赐张家。

    虽然张家在匈奴一役中,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这样的封赏,是不是有点太随意了?

    不仅有见君不跪之权。

    还有驱使军中之权力,可以随军参谋,这是何等的权势?

    这道旨意一旦下发,张家在大汉将会是第一氏族,且无人可比,简直就是简在帝心。

    张旺川何德何能。

    凭什么有这样的待遇?

    “陛下,臣附议!”

    这时,在众位朝臣的队列之中,突然走出一位年过四十的男子。

    他立于人群之中,冲着刘彻微微一礼,淡然说道:“陛下,张家乃大汉之臣,亦是大汉之子民,为大汉出谋划策,乃是张家分内之事。”

    “张家在匈奴一役中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陛下已然特别赏赐,让其官复原职,也足以昭现陛下之仁心。”

    “至于军中之权,见君不跪之权,陛下完全可以收回,也算是全了张家的一片君臣之谊。”

    漂亮!

    周围的朝臣一听这话,眼眸瞬间亮了起来,随后满目传神的看着站出来的人。

    此人好像是刚入朝堂之人。

    但这人的名气很大。

    早年间就已游历诸国。

    在诸侯国中并不得重用,于匈奴一战中关于陛下,也曾为其出谋划策,是一个特别杰出的人才。

    现在,这人说的话,就让在场的朝臣十分的满意。

    现如今,整个朝堂上下大部分人都归属于张家,所有人都在看张家的脸色行事。

    毫无疑问,张家从草原回归之后,地位一升再升。

    而陛下又是一位善武之人。

    而且雄才大略,有开疆阔土之才能。

    有张家这样的忠诚辅佐,刘彻确实可以全身心的信任,但这样大肆的封赏,他们还是觉得有点吃味。

    还是主父偃说的有理。

    反正张家也是大汉的肱骨之臣,且是大汉的子民,为大汉出点力又怎么了?

    如果居功自傲。

    那就要不得了吧。

    既然张家不想要,他们自然得帮张家一把。

    “臣附议!”

    “臣附议……”

    朝堂之上的朝臣全都同意主父偃的说法。

    诸位之上的刘彻眼眸深沉。

    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应主父偃的话,而是默默的看了看朝堂之上的这些人。

    张伟之前的话还萦绕在他的耳畔。

    张伟在回归朝堂之前和他说过,要在百官之中行察举之制度。

    要监察百官。

    要行考察之制。

    这套考察之制不仅考核百官的才能,而且还考核他们的言行举止。

    可谓一举多得。

    他有意推行张伟之决策。

    看着这群跟墙头草一样的朝臣,刘彻只觉得有点心塞,他看了看提出此建议的主父偃。

    幽幽的说道:“哦,爱卿是否言过其实?”

    “张家之功有目共睹,朕若不封赏,岂不失信于天下,且落一个不仁不义之名?”

    他还是很爱惜自己的羽毛的。

    想要开疆扩土。

    想要名流千史。

    就必须让自己强于天下人。

    而且不能失信于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