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家是他最为倚重的家族之一。 他信任张旺川。 也信任张家。 确信张家不可能背叛大汉,也不可能背叛他。 既然信任,将手中的权力放一部分下去,也是对张家的一种安抚。 不过,在场的这些朝臣说的也有道理。 他也怕张家功高震主。 所以才会依言提出封赏之言。 主父偃看了看刘彻,眼中已经浮现出一丝了然之色。 他明白刘彻的意思。 无非就是要让他自己下得来台,而且还得找一个名副其实的理由,让张伟拒绝封赏。 且张家的功劳还不能被磨灭。 这可不是一件什么好差事。 下面的人随着刘彻的话落,也开始绞尽脑汁思索,应该如何将这件事情平息下去。 所有人都在想万全之策。 刘彻也没打扰他们,而是默默的坐在主位之上,等他们献计。 张伟心中一凉。 果真如此。 他就知道,这个朝代,他们是没办法走权臣的道路的。 尤其是在刘彻的手下办事,更得小心翼翼,因为此人却是雄才伟略,而且身体特别好。 就他这小身板。 还不一定能熬得过此人。 除了小心应对以外,他还别无他法。 刚刚他已经提出反对之言,但刘彻并没有同意,应该是在犹豫,这时候,他就更不能出言劝阻。 他要一开口,局势可能会发生变化,反而会让刘彻坚定封赏他的决心,只要自己接下赏赐,他在刘彻心目中的位置可能会一再下降。 真到那个时候,他之前的布局可就白费了。 就在众人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主父偃猛然上前一步,然后双手交叉,冲着刘彻行的一个大礼。 “陛下,臣有一言。” 刘彻看着站在下方的主父偃,眼中也浮现出一丝别样的色彩。 他是一个任人唯贤的君王。 也知道主父偃是一个有才能的,有学之士。 更知道他出生贫寒,且游历诸国。 但无人重用于他,这才致使他投入自己门下,为自己办事,在匈奴一战中,张家如果居于首功,此人也功不可没。 他看着主父偃,心中甚是满意,大手一挥道:“讲!” 主父偃恭敬的点了点头,道:“陛下,张大人在匈奴一役中,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张大人之前也言语冒犯,且咆哮公堂,甚至自列自身罪状其三,陛下仁慈,只是罢免了张大人的官职,并未对其进行实质性的处罚。” “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张大人居首功,其功之大,确实应该封赏……” 啥? 朝堂之上的人听闻此言,眼眸瞪的老大,他们难以置信的看着主父偃。 这人怎么突然转变方向了? 刚刚还站在他们这边,想要让张伟放弃赏赐。 怎么现在突然变了样? 所有人都满头雾水。 尤其是文臣。 他们更是恨铁不成钢,个个都咬牙切齿。 明明都已经快要成功了,怎么到临了的时候,却收了一脚。 这是为什么? “但……” 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主父偃突然来了一个转折:“可这功过相抵之后,其功不足以担其陛下之厚赐。” “陛下可保留张大人官职,且加封其族中子弟,但上军中之权有,驱使军队之能力,还有见君不跪之权确实理应收回,请陛下收回成命!” “请陛下收回成命!” “请……” 张伟见状,深深的看了看主父偃。 也跟着从队列之中走了出来,随后冲着刘彻大礼参拜。 “请陛下收回成命。” 看着跪满整个朝堂的大臣,刘彻心中已经乐开了花。 这才是他想要的结果。 扫了一眼,跪在最前方的张伟,刘彻上演了一下三请三回的戏码。 主动了三次之后,刘彻这才沉痛的说道:“旺川不愧是国之栋梁,亦是大汉的肱骨之臣,朕心慰之。” “那就以爱卿之言,收回军中之权利,不过,爱卿此役,确实劳苦功高,便官复原职,其族中子弟亦官升一级,且担太子太师之职。” 刘彻后退一步。 直接将封封赏的旨意换了一下。 主父偃见刘彻改变心意之后,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然后往后退了一步。 至于太子太师。 现在还未立太子,张伟这个太子太师之衔就是一个虚指而已,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