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相较于城外的热火朝天,城内就冷清许多。 今日艳阳高照,两百来名读书人汇聚于一座大堂之内,杨斐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张矮桌,一张矮凳和一卷珍贵的白纸。 他为了人才,豁出去了。 前几日便因为誊抄招贤令花了大量纸张,这次考试又拿出许多,六大家族抄家得到的纸张算下来已经花了十分之一。 花费如此高额的代价,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人才。 “考试期间,禁止交头接耳,禁止左顾右盼,若有如厕之需,可举手示意,自有人引领诸位前往。” 薛明站在最前方,严肃的讲解道。 “我等遵命!” 两百来名读书人齐声应答。 “坐。” “分发笔墨纸砚。” 薛明一挥手,立刻有人为下方的读书人分发文房四宝。 待全部分发完毕,薛明宣布了考试题目。 “诸位今日之题,便是《若你成为岭南某县的县令,你将如何改善民生》。” “好好想,日落之前收卷。” 现在是上午,可以说考试的时间很充裕,足够他们思索完善后再下笔。 “如何改善民生?” “考试竟不是考诗词歌赋,而是考民生政策?” “难怪郡守大人让我等这几日多多注意南海城的民生,原来考试是考这方面。” “遭了!我记得南海城的百姓提起过楚王的惠民三策,可我并未用心听,该如何是好?” 闻讯,部分考生如丧考妣。 平日里他们给那些高门大户投卷投的都是诗词歌赋,以展示自身才华,至于具体如何施政,十个有九个抓瞎。 唯有少数考生眼眸明亮。 “楚王出此题目,不拘一格降人才,其策必求实效,此真乃贤王也。” 这部分考生自然也知晓惠民三策,并且认真聆听百姓详述,记在了心中,同时也从自身角度出发,思索起其中的深意,此刻面对考题,立刻就有了思绪。 “考试即将开始,肃静!” 随着薛明一声大喝,考场瞬间安静下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