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蒋家外传(二)-《抗战之浴血大兵》


    第(2/3)页

    陈洁如母亲认为她应当尽到为母的职责,依循正常仪式,完成陈洁如的婚礼大事,于是先举行订婚仪式,由蒋陈两家交换礼物,另在精美的红帖上填写订婚双方的生辰八字和其他项目。

    这就使蒋光头和陈洁如合为一体,不能改悔。订婚翌日他们坐在南京路一家巧克力店中吃点心,蒋光头对陈洁如说:“陈凤是你的乳名,应当只供你母亲使用。依照华夏礼节,乳名是不宜给朋友叫的。因此,我已为你选了一个新名字,我想它恰合你的性格。这个名字是‘洁如’,意思是‘如同纯洁’或‘如同未受世间污染’。在我看来,你真是纯洁无瑕的。你喜欢它吗?看这里!”他即打开一个纸包,取出他自己的一帧照片,照片上将“陈洁如”三字显著地写在他自己的左侧。

    蒋陈的结婚典礼于1921年12月5日在上海永安大楼大东旅馆的大宴客厅内举行。当年这里是举办正式结婚典礼的最常用场所之一。

    蒋陈的婚礼是半西半中式的。蒋光头送给陈洁如的礼物是一张明信片大小的柯达照相机,陈洁如送给他的是一只Waltham牌金质怀表,带有金链。陈洁如没有采用白缎或红缎,而采用了镶金银花的淡粉色的结婚礼服;头发上戴着珍珠头饰。

    蒋光头穿一身深蓝色长袍,外罩黑缎马褂。宽敞的婚礼大厅里挂着镶有彩龙的大幅红绸喜幛,显得喜气洋洋。大厅入口处横悬着四盏很大的红灯笼。大厅屋顶上也悬垂很多大型的绘花纱灯,而屋顶ZY还有一具色彩绚丽的装饰用“翠鸟”(Kingfisterbird)大吊灯。

    厅内到处摆设很多盆鲜花和绿色的棕榈。据陈洁如回忆说:“婚礼仪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结婚证书上用印,以确认这种现代式华夏婚姻;这仪式要在大厅一端的一大礼桌旁举行。第二部分是在对面另一端的供案前,象征式地祭拜天地祖宗。午夜到了,这场婚礼喜事终于结束,大家已该休息了。陈洁如坐在房中,没有说话。

    蒋光头过去亲手锁了房门,然后就将她抱在怀中,她身中的血似乎一下咚咚作响起来。她能感觉到心脏在重重地敲击她的胸口。她站在那里,就像一条贴附在墙上的藤枝。她眼睛半闭着,毫不设防地等他。他以一种快乐的口气,向她低声说:“现在你已是我亲爱的妻子了,世界上惟一的爱人!噢,亲爱的!除你之外,我永远不会爱上别的女人。这是我郑重的承诺。”

    婚后第三天,蒋光头和陈洁如依照华夏传统,去拜望陈洁如母亲,带着一批礼物。下午3时半左右,抵达了溪口。下轿时,陈洁如看见在一座很大的老式房屋的门前,立着位略矮的温雅妇人,蒋光头忙向她介绍说,她就是原配毛福梅。陈洁如见过她,快快梳洗一下,换上较为正式的服装,去祭拜仪式。

    1922年,正当蒋、陈在溪口度蜜月的时候,蒋光头接到孙先生要他速返广州的电报。陈洁如含泪向毛福梅道别,和蒋光头乘船去上海。在上海,陈洁如第一次见到蒋经国。因此,蒋经国称陈洁如为“上海妈妈”。蒋经国十多岁和蒋纬国一起到上海,先后就读于万竹小学和浦东中学,陈洁如对蒋经国特别钟爱,视同己出。蒋纬国有时也去陈氏住处,称她为“庶母”。在这以后的几年中,每逢蒋光头从广州回到家乡时,总是带着陈洁如。她同时以秘书的身份,随侍左右。毛福梅以不变应万变,对陈洁如也十分礼让。

    陈洁如是个知书识礼的人,对毛福梅很尊敬,对孩子也很疼爱,不时买些衣物玩具馈送。于是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位陈家姆妈。1923年2月18日,蒋光头接到孙先生从香港发来任命他为大元帅府行营参谋长的函件,于4月20日抵广州,同年8月14日,蒋光头率团去“六夜言情”更新-最快,全文|字手打苏联访问,蒋本来极力劝陈陪他去,因陈拒绝去苏联,蒋只好写信倾诉衷情。蒋回国后回奉化写出访报告,翌年就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这时,蒋、陈才有一个安定的家。毛氏和姚氏都在冷宫,而陈洁如独享夫人的风光。

    早在蒋、陈打得火热之际,蒋“在国父宅中”,认识了蒋夫人,得陇望蜀,心猿意马,见异思迁,当时早有人责蒋“好色”。用华夏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蒋光头的行为不仅确乎为道学先生所鄙夷,也为普通老百姓所不齿。

    然而,蒋为宋倾倒,并非因姿色迷人那么简单。蒋、宋联姻的原因,蒋光头主要出于政治的动机。蒋光头为了达到稳住陈洁如,不让她干扰自己大事的苦心,在1926年的夏季曾在孔祥熙宅安排“鸽子宴”请陈洁如和宋家姐妹见面,由宋霭龄吹风,试图让蒋夫人取代陈洁如的地位。

    1926年当蒋光头在南昌再度陷入困境之时,宋霭龄为了孔宋利益,向蒋再次献计娶蒋夫人为妻,以争取西方支援。蒋只好将这桩政治婚姻告诉陈洁如,陈洁如差点昏过去,一时说不出话。蒋花言巧语让陈出洋进修5年,回来再说,否则,蒋以死相胁。在蒋的花言巧语下,陈洁如只好表示退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