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百三十七章-《抗战之浴血大兵》
第(3/3)页
日军“卯月”号和“天雾”号摆脱海南部队追击后,于4时30分在海上会合,随后一起返回拉包尔。
11月25日上午,日军“伊-177”号和“伊-181”号潜艇奉命赶来救援落水官兵,先后救起279名落水舰员。而“卷波”号的28名舰员则乘救生艇于29日漂泊到拉包尔以南,被守军救起。
此次海战,史称“圣乔治角海战”,日军3艘驱逐舰被击沉,海南部队除一驱逐舰在开炮时,二号炮的气浪将一号炮护板顶盖掀掉外,再无任何损伤,也无一人伤亡,可谓全胜!海南部队的胜利一方面是徐宝珍用兵是兵贵神速,一方面是伯克行动迅捷,战术正确。此役标志着日军以驱逐舰实施的“东京快车”式海上运输彻底失败!
战争**取得击沉日军1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1艘潜艇和多艘小型舰艇,击落30架飞机的辉煌战绩。
日军第八方面军司令今村为加强南太平洋地区防御,派其副参谋长飞赴东京求援,日军大本营应其要求决定增派一个旅的部队,责令联合舰队负责运送,这一运输行动代号“戊号输送”。
联合舰队也意识到此次运输对南太平洋战局的重要性,破天荒地投入包括联合舰队之宝的“大和”号战列舰以及巡洋舰6艘、驱逐舰8艘,组成一号、二号和三号输送部队,计划运送4200名士兵和6200立方米作战物资。
12月20日,由“大和”号战列舰和3艘驱逐舰组成的一号输送部队满载部队和物资从横须贺起航,经五天的航行抵达特鲁克,将所运载的人员和物资转交给三号输送部队。
12月24日,由3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组成的二号输送部队从濑户内海出发,五天后到达特鲁克。
太平洋战区海南部队在攻占塔拉瓦后,叶婷将航母兵力作了调整,抽调2艘航母和6艘驱逐舰,由谢秃子指挥组成航母编队,调往南太平洋。谢秃子编队刚刚抵达南太平洋,就于12月25日组织百余架舰载机对卡维恩进行了空袭,击沉运输船、扫雷艇各1艘,击伤运输船多艘。
日军随即起飞6架侦察机搜索海南部队舰队,于中午前后发现返航的华夏军舰,日军派出两批共11架攻击机,只有第一批的4架攻击机在黄昏时分对海南部队舰队进行了攻击,损失2架飞机,没有取得战果。
由于卡维恩遭到海南部队空袭,26日从特鲁克起航的三号输送部队甲队被迫折返。后于29日再度出航,总算顺利完成了输送任务。
由1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组成的三号输送部队乙队12月30日从特鲁克出发,1944年1月1日驶抵卡维恩,正在进行卸载,就遭到海南部队谢秃子编队舰载机的攻击,尽管日军紧急起飞42架战斗机迎战,4艘军舰也迅即离港规避,但还是受到很大损失,“能代”号巡洋舰右舷中弹,还挨了五枚近失弹,舰体多处破损,弹药舱进水;“大淀”号和“山云”号驱逐舰也被击伤。
日军派出两批18架攻击机实施反击,但没有能找到海南部队舰队,无功而返。
1月2日和3日,日军不断出动侦察“”更新最快,全文_字手打机搜寻海南部队舰队,但由于谢秃子编队向南规避而毫无发现。就在日军以为海南部队已经远去的时候,3日晚谢秃子编队却掉头北上,并于4日凌晨再次出动舰载机空袭卡维恩,击伤“皋月”和“夕月”号驱逐舰。
1943年底,海南海军工程兵修建大队和新西兰工兵部队经过艰苦奋战,已在布干维尔岛托罗基纳建成一个可供重型轰炸机起降的大型机场,所罗门航空队的轰炸机部队进驻该机场,由于托罗基纳距拉包尔仅400千米,从托罗基纳起飞的轰炸机一天之内可以光顾拉包尔多次,对拉包尔的空袭平均每周高达千余架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日军从1943年秋起就开始加强拉包尔的防御,陆海军总兵力达到九万余人,飞机约300架,并修建了大量的地下工事、地下飞机库等防御设施,使之成为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要塞。拉包尔的日军航空兵对海南部队南太平洋海上运输威胁很大,成为海南部队在南太平洋发动反击的绊脚石。海南部队要在南太平洋继续采取战略反攻,势必要压制并瘫痪拉包尔的日军航空兵,使之无法发挥作用,因此海南部队继续对拉包尔实施战略包围。
位于拉包尔以东约210千米的格林群岛上的日军观通站报告海南部队开始登陆,拉包尔日军立即出动侦察机前去侦察,果然发现海南部队登陆编队,日军东南指挥部随即决定出动飞机实施空袭,并在格林群岛的主岛尼散岛进行反登陆。下午日军起飞8架零式战斗机空袭尼散岛,击沉击毁海南部队3艘鱼雷艇,此时岛上的日军守备部队大部被歼,观通站人员则已逃往佛埃尼岛。
2月1日,日军再次出动8架九九式轰炸机和18架零式战斗机空袭尼散岛,但没有发现海南部队踪影,原来海南部队此次登陆只是一次侦察行动,完成任务后已于当日深夜主动撤离。
同日,日军2艘潜艇搭载123人的反登陆部队于拉包尔出发,于3日抵达格林群岛,由于海上风浪较大,只有77人登岛。此外撤至佛埃尼岛的观通站人员在得知海南部队撤退后也回到尼散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