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抗战之浴血大兵》


    第(2/3)页

    出乎竹内宽的意料,他的部队竟遭到入缅作战以来最为猛烈的抵抗。一连3天,第143、第144两个联队伤亡惨重,攻击已现疲态。

    而与此同时,日本空军200架飞机轰炸缅甸南部盟军最大的马圭机场,英缅空军的飞机除少数逃到印度外,其余大部分在地面就被摧毁了。此后,盟军的飞机在缅甸上空消失了整整两年。

    不错,还有空军,竹内宽脸上露出一丝狡猾的微笑:不管同古城的守军是哪路神仙,先用空军炸他们一顿再说!

    21日,日军从仰光机场出动百余架次飞机对同古城进行狂轰滥炸,投掷燃烧弹无数,但是鄂克春防线仍然没有被日军地面部队突破,同古城内守军也没有败退的迹象。

    这天晚上,日军敢死队在阵地上捕捉到一名受伤的军官,经审讯才得知同古的守军是华夏远征军第200师,并且在曼德勒后方还有华夏的两个军严阵以待,总兵力达10万人。

    竹内宽的后背突然透进一股冷气:华夏军队来得这么快?自己孤身犯险,后援尚在远处,现在无疑是把肉送到了人家嘴边!要是华夏军队迅速压上来,很可能会遭到灭顶之灾。

    想到这里,竹内宽立马叫来传令官:迅速联系第56师团和第18师团,救命!

    此时第200师的日子也不好过,经过两昼夜的激战,华夏军队也有不少伤亡,戴安澜期望援军能早日赶来。杜聿明的愤怒也与日俱增,第200师在同古流血,远征军作战指挥部却无所作为,蒋光头时不时从重庆打来电话,询问战况如何,态度模棱两可。“总指挥”史迪威成天咆哮,“总司令”亚历山大终日漫不经心,“参谋团团长”林蔚则无所适从。

    华夏军队根本没有调动,而各方面的战况在不断恶化,日军第56师团和第18师团已经赶往中路,往同古压上来;华夏远征军第6军刚刚入缅,交通不便,无法从东线增援同古;西路卑谬离同古仅50公里,但英缅军被日军第33师团吓得不敢出战。

    杜聿明的第5军第96师从腊戍上了火车后,却被堵在曼德勒,一路都是后撤的英缅军,物资供应也不足,将士们甚至处于半饥饿状态。

    第66军早已集结滇西,但这是蒋光头节制缅甸战场的最后一支生力军,不能轻易投进去,他曾有严令:“第66军决不能再开,它不仅是远征军总预备队,并且要兼顾昆明警备。”

    杜聿明手上唯一能调动的,只有廖耀湘的新22师,他唯一希望的就是让史迪威去劝说亚历山大,尽快安排西路英军推进,同时集中一切运输力量,将华夏远征军第6军送往前线,进行同古会战;如果此路不通,英国人不肯作战,那就赶快让第200师撤回来。

    因为蒋光头曾让杜聿明受史迪威节制,而史迪威盛气凌人,杜聿明很不愿与其打交道,但为了打击日军,他还是去找史迪威,请他去找“缅甸盟军总司令”亚历山大。

    再说这个亚历山大将军,在大英帝国可谓声名显赫,他就是以指挥“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的“撤退将军”,面对希特勒地面包围和空中轰炸,他居然能将更新-最快,全文字+手打0多万的英法盟军撤回到英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英伦三岛的地位十分崇高,而且对“撤退”十分有心得。

    其实,这位英国将军赴缅的全部使命就是保全实力、不战而退、撤往印度,再来一次“敦刻尔克大撤退”,等欧洲的战事打完,再运几十万人百度搜索“”看最新|章节、几万辆装甲车、几千架飞机到印度,和北非战场的蒙哥马利打德国佬一样,用重型装备将日本人赶走。

    也就是说,英国.军队之所以弃守同古,其意图是利用华夏远征军拖住日军,为自己赢得时间实施撤退计划。

    但亚历山大并没将他的心思透露出来,他客客气气对史迪威和杜聿明表示,自己已经下了命令让部队前往同古,但缅甸铁路狭窄,火车吨位小,运输又繁忙,他只能表示“抱歉”和“遗憾”。

    英国人办事就是这样,让他们指挥打仗,算是倒了霉啦啦文|学更新最快全文|字手打,“缅甸战区总指挥”史迪威越想越气,与亚历山大吵了起来,两人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都问候了对方的母亲。最后,两人一个威胁要向罗斯福总统报告,另一个则要向丘吉尔首相控诉,并恶狠狠地向他们共同的上帝发了誓,一定要付诸行动。

    “杜,你别指望这个够娘养的英国佬能给我们实际帮助了!”吵完了架,史迪威仍不解恨,对杜聿明道。

    其实,此刻双方的阵势相当微妙:日军气势咄咄*人,但第一线兵力只有第55、第33两个师团,中英盟军处守势,英缅军3个师尚在西线卑谬与日本第33师团对峙,与华夏远征军第200师遥相呼应,双方仅隔不到50公里,而且中英盟军全部总兵力为13个师,均在后方。

    尽管目前同古的日军对第200师占有较大优势,但日军增援部队也在后方,而远征军的强大后盾就在200公里外的曼德勒。如果中英盟军下决心实施以“收复仰光为目的”的作战计划,迅速沿着铁路将部队运过去,那么在同古附近包围和打垮日军两个师团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合作上的相互猜疑断送了胜利的希望,英国人只想后撤,而蒋光头也不想将自己的精锐送上前线与日军硬碰。

    那么戴安澜的第200师,就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了。

    3月24日上午,日军开始大规模的进攻。日军来势凶猛,天黑就占领了同古机场,切断了第二○○师的退路,形成了三面包围第二○○师的态势。

    身经百战的戴安澜临危不乱,一方面与史迪威和杜聿明联系,要求增援部队迅速赶到;一方面沉着指挥部队应战。

    3月25日拂晓,日军出动了30架飞机,轮番轰炸同古城及第二○○师阵地。城里的房屋被炸毁,守军阵地工事被炸塌。上午9时,日军兵分三路,向同古城发起攻击。一次次冲锋被守军击退。第二天,日军仍然三路围攻,日军飞机连续轰炸半小时,守军炮阵地被摧毁,完全失去了制空权,守军伤亡很大,戴安澜决定放弃一部分阵地,让敌人插入纵深,使敌我交错,敌机便无了用武之地。这一着果然有效,突入之敌被守军死死缠住,退不能进不得。一直到傍晚,戴安澜下令再次后退。敌人见天黑,不知前面有无陷阱,不敢追击。

    此时,增援的兄弟部队远水解不了近渴,英国人也没有到位。戴安澜知道还要孤军奋战几天,便于晚上9时,将全师的营以上军官集中到师部会议室,他首先说明敌情的严峻性,后面战斗的艰苦性,他再次强调坚守同古是蒋委员长、史迪威将军、杜聿明军长下达给二○○师的死命令,他坚定地说:“弟兄们,我们要与同古城共存亡,重大的牺牲还在后面。请你们听清楚,我如果战死,由副师长代替,副师长死了,由参谋长代理;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代理!”说罢,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封家信,交给了通讯连长,交代说,“这是给我的妻子的诀别书,也算是杀敌的决心书,我死后,你要设法送到我的家中。”

    他在信中写道:

    亲爱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澄离四儿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等几年,即可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手此即颂心安。

    安澜手启

    民.国卅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日军占领同古北面的克容风机场后,每天从这里出动25架飞机,肆无忌惮地贴着同古城的房顶和树梢飞行,对同古四周的防御工事,不分昼夜地轰炸。华夏守军阵地上的泥土被炸得像是被犁过一样蓬松,日军的坦克掩护着步兵不断发起攻击。戴安澜指挥第二○○师一直战斗到3月29日,华夏守军阵地屹立不动。战事如此吃紧,增援的第二十二师和第九十六师仍旧不见踪影。这天晚上,他打电话给杜聿明询问原因。杜聿明告诉他,第二十二师已经到位,第九十六师未到。杜聿明说,同古前线敌众我寡,会战条件不成熟,坚守同古已无意义,命令他马上撤退。

    同古会战是史迪威的计划,虽然得到蒋光头的同意,但杜聿明一直是不同意的,他判断华夏远征军只有两个师,加上英军始终作壁上观,不愿出一兵一卒,所以很难战胜对手。因此,他暗中向蒋光头汇报,要求放弃会战计划。蒋光头考虑到与史迪威的关系,不愿公开声明同意放弃这个计划,而要杜聿明同史迪威“郑重运筹,郑重斟酌”处理。杜聿明见蒋光头默认此事,命令戴安澜撤退。

    当晚,杜聿明来到眉苗史迪威的指挥所,史迪威见杜聿明来了,立马站起来责问道:“你们二十二师为何迟迟才到同古?又为何到了同古不协同二○○师进行反击?为何九十六师至今还没上来,他们在曼特勒做什么?”

    面对一连串的责问,杜聿明回答说:“我认为同古会战已没有意义,我们坚守同古更没有意义!现在不是反击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更安全地撤出同古……”

    “为什么,为什么?你们为什么这么怕死?”史迪威圆睁着双眼,打断了杜聿明的话,连续地发问。

    “尊敬的参谋长阁下,请你不要太激动,还是静下心来听我的解释。”杜聿明不急不忙地说,“二○○师在同古坚守12天,伤亡大半,已无力再战。日军三个师团已形成对同古的包围,二○○师的退路也被截断,更大的困难是我们没有飞机,没有制空权,九十六师因为交通受阻一时上不来,光靠新到的二十二师反击,只能是鸡蛋碰石头。还有,至今还没见英军一个人影。”说到这里,杜聿明显得很不高兴,“你叫我们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举行同古会战,那不是等于把羊羔向狼嘴里送吗?”

    史迪威咆哮似地吼叫道:“你应该动员二○○师和二十二师振作精神,鼓足勇气,要克服一切困难,把日军打到仰光去,然后再乘势收复仰光!”

    杜聿明生气了,他说:“你只知道叫我们克服困难,你有没有考虑我们作出了多大的牺牲?你的这番话应该说给亚历山大听,他们一枪不放,像兔子似的溜得无影无踪,使我们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