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萨拉丁的计划-《德意志之剑》
第(3/3)页
如今的萨拉丁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很风光,圣地拯救者、安拉使者、***大英雄之类的光环和荣耀加身,但实际上埃及国内的状况并不好。
实际上他的国家内部和这个时代的其他封建国家一样,有着大量的割据势力,不过好在以大马士革、阿勒颇为中心的近东精华贸易之地,以及开罗、亚历山大、这样埃及最为繁荣,人口最为稠密的地段,还有巴格达,摩苏尔这样两河流域农业发达地区,以及麦加,麦地那圣城,这些国内最为精华的地区,都是被萨拉丁直接委派的总督管理。
但埃及的其他地区,那些更加广阔,更加贫瘠,更加次要的土地,却大多掌握在那些阿拉伯酋长和地方贵族的手里,他们具有极强的独立性,拥有自己的行政、司法、财政权力,掌握着各自部落军队,萨拉丁依靠他们获得他们提供的军队和供金,但萨拉丁同时又不信任他们,认为一旦丧失太多的亲信部队,或者表现出一定的弱势,那么这些阿拉伯酋长贵族就会离他而去,毫不迟疑的背叛他。
另外帝国国外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破绽!
当年萨拉丁的主君,圣王努尔丁的后嗣尚在人间,从法理角度来讲,沙拉丁更是一个乱臣贼子,哪怕他打下耶路撒冷,这个污点也洗不干净。
虽说花了很大力气想要寻找努尔丁的子嗣,将他杀害,但是那些人好像人间蒸发,萨拉丁怀疑或许是他的政敌和一些心怀不轨的贵族将其庇护了起来以待天时,又或者逃往国外被他的邻国收拢,以做奇货。
不管这两种想法究竟是哪一种,总之萨拉丁知道,在他失败或者死亡过后,这些人就会冒出来反对自己,打出大马士革正统的旗号,来推翻他的统治。
内忧外患呐!!!!!!
因此萨拉丁并不想要硬拼,他想留着他的军队,他的家底,保卫他的统治和皇权,所以固守城市,以防御姿态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十字军。
如今的耶路撒冷就好像一个大工地,萨拉丁麾下的军队还有他强行征召的耶路撒冷人,基督徒、***、全部都有,正在连日加紧加固耶路撒冷的防御。
只是萨拉丁仍觉得不满意,如果说有些将领提出主动出击的策略,在萨拉丁眼中是下策的话,那么他现在所实施的固守耶路撒冷只能算是中策,萨拉丁本人最想执行的策略,应该是将他的军队缩进沙漠中,好像当年的哈丁会战一样将十字军引入沙漠,等到他们因为干渴和炎热而濒临崩溃的时候,再一鼓作气将其击溃。
但是现在已经今时不同往日,当初萨拉丁进攻耶路撒冷。
萨拉丁是作为进攻的一方,能打就打,不打就走,但是现在他手里还握着一座耶路撒冷,如果不战而逃退回沙漠,那么整个***世界都会骂他是个胆小鬼,上亿教徒一起戳自己的脊梁骨,即使是沙漠之王也承受不住。
“不过好在十字军的目标是耶路撒冷,也只是耶路撒冷,只要守住耶路撒冷就行,无论如何防御的一方都要比进攻的一方占便宜,耶路撒冷举世瞩目,城高池深,我军兵力强盛,士气高涨,物资充足,对方远道而来,地理,气候都不熟悉,军队也不会超过我麾下的阿拉伯精锐,此外,那些西方的狡猾法兰克人,真的会像虔诚的***那样为自己的信仰献出生命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安拉保佑,胜利属于我们。”
在这种情况下,萨拉丁收到一条不知道应该是好是坏的消息。
之所以理解为好消息,是因为阿拉伯轻装骑兵在对抗诺曼人的时候取得胜利,在数以万计的阿拉伯轻装骑兵攻击下,诺曼骠骑兵因为气候和水土的问题,遭到一定程度上的挫败,最终不得不向后撤退,退入他们的登陆地点,如今圣地最大的十字军城邦,安乔克大公国。
之所以理解为坏消息,则是因为此战虽然在战略层次上取胜,但在每一次的战术上,诺曼骠骑兵都表现得相当优秀,完全将阿拉伯轻骑兵比下去,虽然最终成功将诺曼骠骑兵逼退,但阿拉伯军队最终付出的代价,却要比诺曼骠骑兵多得多,共计三千名轻装骑兵阵亡,重伤、残疾、不得不退出军队的也有上千人,这还得益于***世界不错的医疗体系帮忙,反观诺曼骠骑兵伤亡不足一千。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