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白玉竹节-《天下珍玩》


    第(2/3)页

    判断东西之前,先问来路,是一般鉴定者的习惯,常常脱口而出。这里面事儿很多,比如要是关系很铁的好友送的,结果却是件假货,你说之前就得掂量掂量,不能毁了人家的情谊。再比如,这东西如果是想买还没给钱,也得看看卖方是不是熟人。

    郭爱民笑笑,“朋友送的,没事儿,普通朋友。”

    唐易一听,就明白了。郭爱民这个位置,送他东西的人很多,这东西不是普通玩意儿,肯定是有事儿相求。这东西的新老真假,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这件事儿的操作。

    不过,好在这白玉竹节佩,是件老东西。

    “可找过其他人看过?”唐易又问。

    “找过两个人,不过观点有所不同,一个说是明代的,一个说是宋元时期的,但不能确切判定。”郭爱民说着,翻开了白玉竹节佩的背面,指着左下方一列竖刻的小字说道,“尤其是这字,你看?”

    这一列小字是楷书,刻的是:永乐元年制于江南。

    永乐,广为人知的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这白玉竹节佩的形制又比较普通,各个朝代都可能出现,而且从包浆上来看,明或者是更早的宋元时期,也是很难判定。

    “说明代的,肯定是觉得‘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说宋元时期却判定不了具体时间的,应该是觉得这个‘永乐’不是年号,比如雕刻者找到了一种向往的生活方式,从此稳定,自认为‘永乐’开始了。”唐易看了看郭爱民。

    “哎呀,唐总真是名不虚传,的确是这样。”郭爱民一听,就知道唐易比那俩高了不止一点儿半点儿。

    “这件白玉竹节佩,是北宋的。确切地说,是北宋宣和年间的。”唐易当下也不啰嗦,“明代的竹节佩,整体没有这种风情雅致的感觉,从包浆上来看,也能判定是北宋的,具体细微的判定,我就不多说了。郭院长要是相信我,就当北宋的白玉配饰收藏吧!”

    这能断代出北宋的,郭爱民并不奇怪,但是唐易居然点出了是宣和年间的,这就让他拍案惊奇了。这断代,一般都是给自己留余地,这唐易,竟敢如此精准?

    “唐总,我这就得请教一下了,你是怎么判定出宣和年间的?”

    “既然判定是北宋的东西,再结合这个‘永乐’就行了。永乐这个年号,除了明成祖朱棣用过,北宋也有人用过。”唐易因为想尽早走人,所以说得都比较直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