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和珅手迹-《天下珍玩》
第(2/3)页
唐易本来是不愿意过去的。地摊上聚集着一帮人,这种情况一般就是出现了让人眼前一亮、却存在争议的东西。这时候,人多嘴杂,容易哄抬价格,也不太好捡漏。而且,就目前这种行情,有争议的,一般都是赝品。
不过,见文佳兴致很足,唐易也不好扫了他的兴,便一起过去了。
站在人群中插空一看,居然是一幅和珅手迹。
大字楷书:积学明理,既久而气质变焉,则暗者必明,弱者必立矣。落款“和珅书”,落章“臣和珅印”。
同时还写明了出处:录二程集句。“二程”指的是程颢和程颐,这俩人都曾跟着周敦颐学习,又都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旷世大儒,宋代理学奠基者,南宋的朱熹就是继承发展了他们的思想,故两人被合称为“二程”。。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通过不断地积累学问、明白事理,气质涵养就会发生变化,糊涂蛋会变聪明,软柿子也能成强人。
唐易一看这一幅字,就知道为什么会有人围观争论了。因为和珅有一幅相似度很高的书法作品是传承有序的。那一幅字,右下角有一个收藏钤印:过云楼书画记。
过云楼,是姑苏望族顾家的藏书楼,在清代大大有名,藏有大量宋代以来的书籍古卷、书画名帖。后来成了当地的文保单位,再后来又和图书馆进行了合并。
眼前这幅和珅手迹,和“过云楼藏书记”的那幅大小差不多,字体基本一致,写的内容也一样。就是没有“过云楼藏书记”的钤印。
但是看起来,这幅字的用纸用墨,又很像是清代的。
围观的人自然分成了两派阵营,一派是主赝派,另一派不消说,主真派。
主赝派认为是清代后仿,甚至是用了老纸老墨又加以做旧的现代仿品。
“这幅字还是不得和珅书法的真正特点。和珅遍习欧柳颜赵,其中的书卷气是很浓郁的。而且,和珅擅长溜须拍马,这幅字儿里少了媚态。”一个六十岁上下的瘦老头儿摇头晃脑地说道。
和珅的书法,虽然比不了名家,但肯定也不差,他早年临仿名帖名家,是下过苦功的。他还有个绝活儿,那就是模仿乾隆书法惟妙惟肖,以至于乾隆后期,有些个题字,老头子干脆让和珅代笔。
瘦老头儿的观点得到了主赝派的附和。虽然他们当中基本没人上手过和珅真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