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46 小路 陷阱-《一代权臣》


    第(2/3)页

    因此郑谕这才突然改变主意,要山下的安平押着粮草军需从前方小路兼程赶往山阴城外大营,先将军需交接完毕再说。

    安平是从金陵大营过来的,不知道围困山阴县的兵士缺粮到何种程度,只觉得郑谕这样的命令实在是太过冒险。然而他资历没有孙浩深厚,相对于那位老将,更加没有勇气和魄力去违抗郑谕的命令。

    于是安平催动手下兵士粮队,硬着头皮往小河上游出发。

    这条小河原本是一条小溪,经过一夜的暴涨,两岸已积攒下不少淤泥、碎石和烂枝,这队人马,押送了几十辆大车,要在没有路径的山地上行动,可谓苦不堪言——时不时车轮被陷住难以自拔,只能马拉人推,才能勉强前行。

    就这样,原本短短一个时辰的路程,安平赶着车队,竟走了小半天功夫,才走到那条小路的路口。

    下令的郑谕倒也没敢做甩手掌柜,自顾自先回营去,却也不愿随他们一同进退,而是在两边的山上行动。这山上没有小路可供同行,郑谕手下这千余精兵在茂密的丛林里头穿行,也是十分吃力,又要绕路而行——哪怕他们是轻车简行,也没超过山下安平率领的车队。

    当郑谕来到那条探马口中的“小路”今日之时,他当即感到后悔,后悔自己方才那条命令下得太过草率——只见那条小道虽然平坦,却极为狭窄,最多只能容两辆大车并排通过,敌军若是有意在此处伏击,不费什么功夫,就能将小路两头彻底堵死。

    郑谕见了心慌,唯恐那个满肚子阴谋诡计的秋仪之就在此处设伏,想要叫山下的安平立即转身回去,可是他们脚快一步,已走入山中小道。没法子,郑谕只能喝令手下业已十分疲劳的精兵,再加把劲,赶到安平的前头,再号令他马上停步回转。

    岭南军素来擅长山地作战,这几步山路急进,在他们眼中并不是什么了不得事情,卯足了劲快走了小半个时辰,便已能在山下看见安平他们正驱赶着车辆马匹向前行动。

    郑谕刚要指派兵士下山传令,却见自己脚下并非平缓山坡,而是一处山崖。这山崖虽不陡峭、也不甚高,然而对于凡夫俗子而言,依旧是难以逾越的天堑——即便派军中擅长攀岩之人勉强下去传令,恐怕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够从山崖上攀爬而下的。

    于是郑谕灵机一动,赶紧新写了一道手令,命人绑在一支利箭的尖头上,命军中神射手向山下的安平发射。

    这射手射艺果然精湛,一张雕弓射出的利箭,不偏不倚就射在领头前行的安平的马前。

    安平见自己好好地走路,前头忽然射来一支弓箭,还以为是敌军来袭,赶紧挥令手下军士做好应敌准备。然而他预想之中的箭雨却没有如期而至,又见这孤零零插在泥地上的箭矢头上缠着一圈布条,似乎有些异样。

    于是安平也不指使他人,鼓足勇气上前几步,拔起那支箭,将箭头缠着的布条扯下展开一看——又是二王子郑谕的手令,却是要他立即调转队伍,返回原路。

    通常而言,领军的将领遇到上级这样朝令夕改的号令,没有不心生怨恨的。安平这样的急躁性子就更是如此。

    可他现在接到了这样的号令,却丝毫没有生气,反倒有些庆幸——有了这条手令,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带领手下退回原地,离开这条仿佛陷阱一般的小路了。

    然而安平脚下这条小路实在太过狭窄逼仄,他押运的这些车辆是又长又大,想要原地调头谈何容易?安平军令下得急,手下将士不敢怠慢,却不料欲速而不达,好几辆大车在转向过程中互相倾轧,绕成了一个死结,将本就十分狭窄的道路彻底堵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