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是被急哭的——自己率领将士主动出击,不过是凭着一时之勇,实则违背了州牧叶大人的命令,现在不战而败,叶声瑜又岂会开门放自己这个败军之将进去;况且现在倭寇杀到眼前,府衙大门一开,倭寇定会尾随败兵杀入府衙之内,府衙中人也都不是傻子,这样情况之下,更加不会开门了。 伍常锡想到这里,长叹一声,心想:都怨自己一时冲动,这才陷入绝境,现在情形真如自己所说的“杀敌也是死,逃跑也是死”,那就索性痛快搏杀一番,再同倭寇同归于尽,好歹也落个奋勇拼杀而死,死后也算是有个名分,不至于连累父母妻小。 于是伍常锡挺着手上一支长矛,长啸一声,揉身杀入倭寇阵中。 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倭寇手中倭刀因比大汉官军配备的官刀长了几寸,因此近战之中颇占优势。然而伍常锡手持的长矛,更比倭刀长了几倍,又加之他武功确实有两下子,刚刚近敌便捅倒了几个倭寇。 然而他毕竟是寡不敌众,一眨眼功夫,便被无数倭寇围了起来,背上、腿上也都受了不轻不重的刀伤,已到了困兽犹斗、殊死一战的地步。 于此同时,秋仪之见正面官军溃败得如此轻易,心中更是愈加慌张,知道自己再犹豫下去,那么在正面官军保护之下的温灵娇、林叔寒和荷儿几人,也势必沦为刀下之鬼。 他抬头见那红甲倭将身边还有里三层、外三层的倭寇守护,知道自己原定的取敌首脑的计划已然落空,现在只有赶紧杀回正面,先将温灵娇、林叔寒等人解救出来一条路而已。至于能否杀退倭寇,现在根本谈不上。 于是秋仪之瞅准了倭寇阵中一个薄弱环节,同麾下亲兵稍微部署几句,便领头钻入一条小巷之中。多亏了明州城中大多是些曲折小道,秋仪之这样的骑兵迂回,居然没有引起倭寇丝毫注意,轻轻松松便来到倭寇身后不过五六十步的地方。 秋仪之暗自庆幸自己行动没有被倭寇识破,又同手下亲兵小声吩咐了几句,便一马当先往倭寇身后直冲过去。 倭国日本乃是一介岛国,地域十分狭窄,没有可供养马的牧场,所产山马都十分瘦小羸弱,不堪野战。故而倭国没有什么像样的骑兵战术,同样的,也缺乏克制骑兵突袭的战术。 因此秋仪之这支精干的精锐骑兵,丝毫不废什么周章,便突破倭寇薄弱的后方,一直杀透敌阵,来到正在围攻伍常锡的倭寇身后。 按照常理,要歼灭身前这些倭寇,以秋仪之骑兵之利,应当纵马继续向前开展毫不停歇的进攻,利用马匹的冲击力对没有重甲、长矛保护的倭寇进行最大程度的杀伤。若一次冲锋无法歼灭或是击溃敌军,那便要拉开距离,重新组织冲击,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将对手彻底碾压击败。 然而秋仪之虽然懂得其中道理,却不能依法而行——只因对面除了倭寇之外,还有官军将士,更有温灵娇、林叔寒等人混杂在官军之内。若是发起冲锋,对倭寇造成重大伤亡自不必讲,也极有可能冲击威力未消,会殃及池鱼,造成林叔寒、温灵娇等人的危险。为今之计,只有步行同倭寇短兵相接,力争杀散敌手,或许还能将林叔寒和温灵娇解救出来。 因此秋仪之前思后想了整整一刹那,终于拿定主意,带领手下亲兵及尉迟霁明统统翻身下马,又在自己坐骑耳边低吟了一句什么。那匹汗血宝马深通人性,领着其他骏马快步退到一边,双眼似乎含着泪水,远远看着自己的主人。 秋仪之见状,暗自嗟叹了一下,随即深吸口气,高呼道:“兄弟们,杀尽倭寇,就在今日!”他话音刚落,“锃”地抽出腰间那柄漆黑的西域宝刀,徒步便往倭寇身后冲杀而去。 他身后尉迟霁明等人见了,也连忙各持兵器,向倭寇杀去。 秋仪之之前那声高呼,已然引起倭寇注意。他们其中不少人抛下孤军奋战的伍常锡不管,纷纷转过身来,却惊见一票人马已经出现在自己身后,更有一人正挺刀向本方冲杀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