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秋仪之因是朝廷命官,照例也要去码头送行,又因他位卑职小、资历又浅,只能远远排在队伍末尾, 只见原本就十分繁华的燕子矶码头已是张灯结彩,锦上添花地愈发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码头周围酒楼都已被金陵城中的豪富人家包了下来,老老小小的都在高楼之中,想要观看钦差皇子出行这难得一见的场面。 长江上早已停泊下了一艘龙头大船,船舷两侧排满了身穿锦甲、英姿勃发的军士,桅杆高高挑起,上面挂起一面五爪金龙,迎着江风缓缓飘荡。 码头正前方的广场上,分文武排列了江南道各级官员。因之前郑鑫横扫江南官场,原本将近三百余人的官员总数,已是少了不少。然而按照官场规矩,官员虽然本人未到,站班的位置却要替他空出来,因此整个队伍显得稀稀拉拉的。 秋仪之是这两百多官员之中心情最为轻松的,他也不同身边同僚交头接耳,从队列的缝隙之中东张西望。只见官员之中有不少生脸,乃是从其他道府新调任过来补充江南道官职空缺的——他们一个个从苦寒之地,到此江南膏腴之处任职,一个个都满面红光,面带春风。 秋仪之又接着扫视官员队列,忽然见到一张熟悉面孔——正是工部派来联络江南河工事宜的郑庭航。这个郑庭航旬月之前,当堂顶撞大殿下郑鑫,眼看郑鑫就要以殷承良同谋之罪处置他时候,秋仪之却为他开脱,不仅保全了性命,官职也未被贬斥。 因此秋仪之见他一本正经地站在队列之中,便朝他轻轻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这个郑庭航是个迂腐书生,恪守圣人“君子不党”的教诲,死里逃生之后居然一次都没有来拜访感谢秋仪之过。然而现在他的救命恩人主动招呼,他也不能装聋作哑,便微笑着稍微欠欠身子,算是答应了。 正在此时,忽然听得龙船之上一声炮响,立时鼓乐齐鸣,众人便知,是大殿下郑鑫来了。 秋仪之忙朝南面望去,果然见到一顶张灯结彩的八抬大轿,在无数侍卫仪仗的簇拥之下,缓缓朝码头而来。 那顶大轿子在众官员让出的正中甬道上从容停下,当头的几个轿夫互相使了个眼色,同时发力便将轿子压低,旁边一个轿夫立即伸手轻轻撩开轿帘,静候其中贵人出来。 过不多时,便见一人身着崭新的鲜红蜀锦四爪八龙袍,轿中款款走出一人——便是大殿下郑鑫了。只见他一面走,一面朝认识的官员点头问候,好一副天潢贵胄的气派。 他慢慢走到龙舟旁边,朝众人稍稍一揖。众官员见状,极识相地弯曲膝盖,冲着郑鑫行三扣九拜大礼——看他们的动作,便知其用上了十二分的虔诚,似乎全然忘了就是现在他们跪拜的这位大殿下,短短一月之间便横扫江南官场,让不知多少乌纱落地、多少前程尽毁。 列在队伍末端的秋仪之,因有圣旨在身、又素来同郑鑫平起平坐,本来不必行此大礼,然而他想着自己若是直挺挺地站着不跪,不仅太过显眼,而且自己鹤立鸡群一般也甚是难看。于是他也双膝一弯,磕下头去,却立即起身,挺直上身远远望着郑鑫。 郑鑫似乎也在看着秋仪之,口中却在同前排的几个高官寒暄道别,秋仪之离得远也听不清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 郑鑫同他们说了一阵,又朝江南百官一挥手,随即极潇洒地转身,循着小心放好的跳板登上了龙船。 那龙船升起铁锚,又扬起黄帆,随即顺着风势、水流,往东南方向而去了。 随着龙船渐行渐远,江南官场因“了尘宫”妙真居士一案而引发出的一场浩劫终于风平浪静,侥幸保全功名官位的官员无不松了一口气,就连带着三伏余威的太阳也似乎收敛了一些,收起毒辣的火舌,让人稍稍舒适一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