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因此,那张表明旱情的纸最后给了陈知府,至于怎么处理,就看他了。 颜博文写的教材去年就已经开始在全国刊印。 沈流甚至给沈耀买了一套。 阿拉伯数字和九九乘法表赫然在列。 这对瞿瑾和蓝粒粒来说都是好事。 终于不用写两本账了。 有句话叫做屋漏偏逢连夜雨。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纷纷出现了或大或小的旱情。 不过,作为鱼米之乡的江南,本就水量丰富。 一时半刻,田地还没有太大影响。 只是因为老天迟迟不下雨,所以每天往返河边挑水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多。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夏天早早就来了。 六月底的时候,就已经热的每天都要吃冰镇西瓜。 温泉庄子也变得门可罗雀,只有少数人会为了过去吃新奇菜色而跑上一趟。 只是这样毅力可嘉的吃货实在太少。 毕竟从府城坐上一个时辰的马车,汗流浃背的吃上一口刨冰,接下来还得热的满头大汗的回去,还不如在自家放着冰块的屋里解暑。 因此,今年府城最火爆的生意不是花茶,不是鲜花,更不是花露,而是冰块。 江南冬天的河水极少结冰,需要的冰块全是从北方运来的。 蓝粒粒在末世,严寒酷暑,什么恶劣条件没经历过,对此适应良好。 但是虎兄和火火就受不了了。 整天蔫嗒嗒的,恨不得一直住在澡盆里。 最后,蓝粒粒无法,只好时不时把两个放进空间。 除了动物之外,府里包括蔡公公在内的老人都不习惯这样的炎热。 原以为江南气候好,适合养老。 冬天确实如此,但是今年夏天,他们就受不了这样潮湿又闷热的气候了。 就连厨房的两个厨子都中暑倒下过一次。 现在大家每天已经不喝茶了,全都换成瞿瑾配置的清热去火的中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