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种时候,农村人的好处就体现出来。 家里好歹还有每年存下的余粮。 而府城生活富裕,向来靠买粮生活的人,成了最惨的。 因此,这些为蓝粒粒种田的长工才会有此担忧。 纵然蓝粒粒不愿意做赔本生意,但是也不会当黑心商人。 饿肚子的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考虑到田庄的事情几乎全权交给吴永达,他这两年间也做的游刃有余,于是蓝粒粒问道: “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出来。” 吴永达先是摇了摇头,说: “我确实有两个想法,那些靠近河流的水田可以继续种植两季稻,就算不下雨,大家可以辛苦些去挑水浇地。至于其他地方,保险起见,则改为种植旱稻。只是会不会有天灾谁也说不好,我知道姑娘今年想大面积种植两季稻。所以如果风调雨顺的话,我这个办法会使原本的产量大打折扣。但是……如果真的有旱情,总好过颗粒无收。” 这也是他权衡再三的想法。 虽然现在情况看起来并不严重。 其实与其说是不严重,不如说是人们风调雨顺的太久,早已忘记闹天灾的年头。 只有些年纪很大的人,或许小时候听长辈说起过。 其实如果不是吴永达看到那些白纸黑字的数据,就连他都心里打鼓。 实在是璟朝从建国一来,能够愈加繁荣的最大原因除了历代皇帝治理有方,就是从未出现过天灾人祸。 吴永达原本以为像蓝粒粒这样在意粮食的人,是不会同意他过于保守的做法。 没想到蓝粒粒拿起桌上的白纸,认认真真的照着数据划了条折线。 虽然线条上下波动,但是明显可以看到,之前都是维持在特定的水平波动,而从去年夏天开始,水位就已经逐渐开始下降,到了今年春天,斜线更加陡峭。 图表比一串串的数字更加直观,也更清晰的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蓝粒粒说道: “你把这些数据再誊抄一份,旱稻的种子够吗?” 吴永达微微一笑, “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双季稻上,哪怕大规模种植,也没多少人注意到。加上姑娘派人从南边运来的,足够您名下的水田种植。” 蓝粒粒点点头, “那就趁这几天先把田地分个类。至于工资,你和他们说,不管会不会闹灾荒,粮食照发。不过如果真的出现灾情,秋收以后仍旧只能发陈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