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满江红:岳武穆,甘心吗?-《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第(2/3)页

    众人的注意力,都是落在这周遭变化之上,眼花缭乱。

    这一次的画面,变化速度极其之快。

    从头至尾,全数都是片花式剪辑,放出来的都是最为核心紧要的片段。

    老朱这帮大明天子储君,看到这些飞掠变化的画面并没有什么表情变化,只当是看个乐子,就像是看完之后,再看一遍同名动漫,想象力具现,期待中带着些许新奇。

    再看李二及其身后的唐家堡一众,虽然很是惊异这些画面中的内容,但最多也就是产生一些讶色,并没有其他的情绪变化,毕竟大唐是大宋之前的王朝,他们连都没看过,透过这快速剪辑的片花,也只能看出个大概。

    可是赵大以及赵家庄这波大宋皇帝,则是一个个都是看的极为认真,因为他们赫然发现,这画面中正在所演绎的内容,正是他们大宋的未来,经历靖康耻之后的大宋。

    尤其是赵大在洞悉这些画面中的内容之际,眼神极其之复杂,情绪更是随着画面变化不断在起伏变化。

    将这变化中画面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从时间以及人物转折上大致能够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汴京被破二帝北狩,赵佶第九子康王赵构于相州开元帅府,召集天下兵马,然而兵马虽至,却并没有就此抵抗金军反而将主战的宗泽排挤出了核心集团,接着赵构率军南下,最后接受哲宗废后孟氏的诏书,于应天府登基称帝,定都临安,这便是历史上的南宋。

    第二部分:南宋初立,赵构一心向金乞和,天下兵马副帅、东京留守、开封府尹宗泽,连续上书二十余道请赵构归京,图复中原旧土,皆为赵构所拒,宗泽率军独战北国,三呼‘过河’后含恨而卒,金军屡屡拒绝赵构乞和之念,跨河强攻南宋,都城临安被破,赵构依旧是继续乞和,甚至不惜提出削去尊号,愿为金主‘藩属’,这个条件依旧为金军所拒,赵构继续南逃,金军喊出‘搜山检海捉赵构’之命。

    第三部分:以战请和,赵构在连续被金国拒绝之后,突然意识到了讲和也是需要资本,之后开始启用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张俊等人,给与诸将可自行筹军之权,一面假意支持岳飞和韩世忠等人北伐中原、收归旧土失地,一面实际上以逃归秦桧为相,继续向金展开更显诚意乞和、愿为金主藩属、愿为叔侄之国,金军在遭受连续大败之后,应允赵构乞和之念,随即赵构在岳飞北伐大胜之际连发十二道金牌,严令岳飞班师。

    第四部分:杀忠表诚,赵构感觉讲和的资本积累差不多之后,为了向金国表示自身诚意,赵构先是召诸将入京,下旨明升暗降,褫夺韩世忠、岳飞等一众力主北伐等将兵权,而后与秦桧等主和派密谋将兵锋最盛的岳飞下狱,对其严刑拷打,然岳飞供词,仅有八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最后在无法审出任何罪行的结果下,以莫须有将其定罪,岳飞除夕夜命陨风波亭之前的数日,宋金最终达成《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

    「宋向金称臣,金册宋赵构为皇帝。金宋互为叔侄之邦,宋帝须跪接金主圣旨,每逢金主生辰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贺。」

    「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唐、邓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大半予金。」

    「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

    自从绍兴和议签订落款的那一刻开始,赵构这位南宋开国皇帝就彻底改姓了。

    从今以后,他不再是赵构,而是完颜构。

    变化的画面,骤然一停。

    众人皆是注目望去,眼眸紧凝。

    夜幕月色无涯,星空沉寂如水。

    这是一座不大不小的临湖凉亭,有着一个身着囚服、手脚皆为镣铐所困的男子,胡须飘曳、散乱着发,独身屹立在这凉亭之中,望着天上的这一轮弯月,远处有着烟火之色不绝。

    今夜,是除夕。

    在这男子之畔,是一位弓着身,手捧着鸩酒的大理寺官员。

    这一年,岳飞39岁,正当壮年意气风发时。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于此时。

    有着一道巍巍雄壮之音,以浑厚的男中音,由震撼杜比音效响起,在这醉仙楼中回荡诵读这一篇壮志未酬满江红。

    当最后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之音落下之际。

    周遭画面,若梦幻泡影,寸寸消散。

    然。

    整个主堂,此刻却是陷入一片死寂之中。

    老朱这些大明天子以及李二这帮大唐天子,他们是因为最后的那一首激情澎湃的满江红,心头不禁为岳飞的壮勇和忠魂而感到敬佩。

    “岳武穆之忠魂,千古不朽。”

    季伯鹰身侧。

    老朱叹了口气,发出一声感慨。

    这真不是老朱的客套话,他的确是打心里很是敬重岳飞。

    洪武九年,明太祖诏岳飞仍称武穆,从祀历代帝王庙,配宋太祖享。

    要知道。

    连秦始皇这等开创大一统的皇帝,都没有进入老朱列的帝王庙。

    老朱能把岳飞给放入帝王庙,接受大明历代天子的香火供奉,可见岳飞在老朱心中地位之高,说是千古武臣第一,也丝毫不为过。

    其实不仅是老朱,任何一位帝王,倘若麾下能有岳飞这等忠勇之将,恐怕都得去祖宗庙前烧高香,也就完颜构这种不懂得珍惜。

    当然。

    后世一旦提及完颜构对岳飞的态度和做法,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念头蹦出来的就是‘迎回二圣’,把‘迎回二圣’作为理由,以此来标榜一下完颜构也是为了自己的皇位稳定,迫不得已做出的选择。

    顺带再为完颜构洗白一下,毕竟这也是南宋开国之君。

    可纵观整个南宋开国史,完全就是一段跪着的屈辱史。

    并且有一说一,将‘迎回二圣’摁在岳飞身上,这只是后世各种影视化着重的噱头而已,因为当初第一个提出要迎回二圣的并不是岳飞,而是完颜构本人。

    岳飞也不是武将中唯一一个坚定要迎回二圣之人,韩世忠、刘光世等人,当年可是一个比一个叫的欢。

    而且随着完颜构后来绝口不提迎回二圣之后,岳飞也是很知趣的改口了,将‘迎回二圣’改成了‘迎回天眷’,在称呼上把徽钦二帝降格了,向完颜构表明了自己的忠心,打消完颜构的忌惮念头。

    岳飞之所以能够在南宋朝廷快速崛起,从一个小卒成长为岳家军统帅,并不只是单纯因为战功,高情商、会做人,这一点也很重要。

    史书上记录的很清楚,岳武穆的对上管理工作做的很好,不论是和完颜构还是和自己的直属领导关系,都很不错。

    再者。

    在那个特殊时期。

    坚定迎合二圣的概念就等于是坚定收复失地的概念,收归旧土、这是任何一个武将都应该信守的信念才对,若是连武将都不愿死战复土,都如张俊那般见风使舵,那还玩个der。

    说完颜构只是因为岳飞要迎回二圣,因为害怕二圣归来动摇自己的帝位而对岳飞动杀念,那纯属是电视剧看多了。

    之所以完颜构最终坚定了要杀岳飞之心。

    原因,很可能有这么三个。

    第一个,岳飞实在是太能打了,岳飞在北国百姓心中的威望也是极高,以及岳家军的组建特殊性,南宋各军虽然都挂着中央军的名义,但实际上都是地方武装部队,统帅听命的时候是朝廷军队,统帅不听命分分钟可以变成割据军阀,而大宋立国以来就是重文抑武,麾下有这么一个能打的将领在,完颜构怕哪一天岳飞反了、岳家军失控,自己好不容易搞下的半壁江山,直接就改姓岳了。

    第二个,随着金国流露出议和之念,南宋朝廷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秦桧作为金国实名认证过的干孙子,作为金国干儿子完颜构的第一走狗,要想壮大自己的主和派,为完颜构彻底打开议和局面,就必然要打压以岳飞和韩世忠为首的主战派。

    最后一个,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最可能让完颜构决定痛下杀手的原因所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