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金国,盛京,汗宫大政殿之中,金国的辫子高层们,已然是彻底吵成了一锅粥,好些个袖子已经挽起,差些就直接干起来了。 这帮辫子争吵不休的议题,大致就分成两个派系:守与攻。 守之一派坚决拥护大汗皇太极的英明决策,坚决在大汗皇太极的英明带领下,守着盛京这座王八壳子,打死不冒头。 攻之一派则是以代善和莽古尔泰为首的主攻派,这帮辫子强烈要求主动出战,强烈要求发扬先汗努尔哈赤的光辉战绩,势要将城外的这群明军给彻底吞灭,发一波秋后横财。 用攻之一派的话来说,送上门的秋风,不打白不打。 皇太极坐在大汗主位之上,平静的望着这一切。 他之所以选择固守,自然是有他的原因。 多尔衮这一次出使大明,死的这般干脆,去时是个人,回来一堆灰。 那便是说明,这一次明军出兵踏平女真的决心极盛,面对这么一支裹着强烈杀意的明军,自然要先行避其锋芒,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 况且。 皇太极深知自己刚刚继位大汗,对八旗的掌控还没有彻底。 这个时候一旦全面出战,在战场出现问题的概率极大,战场可不是儿戏之地,分毫差池,或许就将彻底葬送整个女真。 就算没有葬送女真,一旦仗打完了,损失过重,他这个汗位也将岌岌可危。 毕竟现在的金国并没有完成帝制化,大部分人的思维还处于游牧思维,信奉强者威望。 既然出兵的变数如此之多,那不如选择固守。 毕竟现在已经是秋末了,辽东天气越发严寒,以明军行军的速度和所带辎重,必然不可能在关外之地逗留太久。 一旦入了冬,光是冻都能把人给冻死,而且大明国力财政本就吃紧,这些都无法支持明军久攻。 皇太极脸上洋溢着自信,他早已算准。 一个月。 最多一个月。 只要固守盛京一个月,明军届时必然退去。 而就在这个时候,当这大政殿中的争吵达到顶峰之际。 素来秉承着居中调和,二贝勒阿敏迈着急促的脚步进入大政殿,脸上的神色极其之难看。 这位爱新觉罗·阿敏,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率兵为皇太极征服了朝鲜的金国二贝勒,镶蓝旗首任旗主,他的老爹和兄弟都因为反叛老奴而被搞死,唯有他一人活了下来,而且还能大权在握。 全靠一点,会做人。 “大汗。” 随着阿敏入内行礼。 争吵的众人这才都是安定下去,目光都是朝着阿敏望去。 “怎么了?” 皇太极看向阿敏,发觉阿敏神色不对,眉头皱起。 “大汗请看,这是斥候从附近良田带来的土壤。” 言罢。 阿敏取出一个盒子,连忙上前呈给皇太极,皇太极接过这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一堆黑土。 皇太极看着盒子里面的土,眉头顿时紧皱了起来。 因为,有着一股极为浓烈的火药味! 瞬间。 这位皇太极意识到了什么,脸色瞬间煞白,心头猛的一个咯噔。 整个人兀的一个站起,在其他人惊愣的目光中,皇太极飞快的走出大政殿,以狂奔的速度直冲沈阳城中的最高建筑。 与此同时。 金国境内后方,凤凰城周围,有着炮轰之声不断。 不过令人惊异的是,这些拉出来的残次炮,轰的不是城池,而是田地。 “王大人,我们这究竟是在干啥?” 一片良田之畔,王阳明儒袍而立,平静望着被炮轰的良田。 除此外,还有着一批批游击队员(东江兵),虽然穿的是军服,但却像一群老农。 这帮人提着大把大把的火药,就像撒肥料一样往这田地里洒着,旁边还有专门浇水的,以便于这些火药粉末能够充分的融入土壤。 在王阳明的身边,站着的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络腮胡高个汉子。 此人正是独自打入敌后,以两百人之本,硬生生发展出三万兵马根据地的传奇人物,东江镇总兵毛文龙毛大都督。 “可都按我说的安排下去了。” 王阳明没有回答毛文龙的问题,只是问了声。 “嗯,都安排下去了。” “这一点王大人尽可放心,我毛文龙这些年在建奴后方,其他事情不敢说,这覆盖面绝对是杠杠的,只要是有金军的地方,就必然有我东江兵的影子。” “不过王大人,这究竟是在干啥?” 毛文龙还是不死心,继续发问道,他已经跟着这位王先生干了好些天了,完全看不懂。 他自问自己还算是个聪明人,不然也不可能带着两百来号人就能够在建奴的后方闹得翻天倒海,靠打游击拉出一支三万多人的庞大队伍。 “我来问你,金军之粮何来。” 王阳明偏头看了眼毛文龙。 闻言,毛大都督瞬间一愣。 整个人怔在原地良久,又是看向这些田地,猛的一拍大腿。 “哎呀我去,这招我怎么就想不到!” 金国之所以在这些年能够持续性崛起,主要是因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 民之根本,是吃饭。 民之根本,是军粮。 对于军民合一的辫子来说,这就是一茬事。 在以往,建奴女真赖以活命的口粮,主要来源有这么几个渠道。 一,与明朝互市,这是最重要的粮食来源。 二,老本行,自己打猎抓鱼。 三,向隔壁的朝鲜借粮。 这三点能够实行的基础,是建立在建州女真还依旧臣服于大明的情况下。 而等到老奴宣布造反之后。 第一个渠道,直接就废了。 毕竟你都已经造反了,包括爱新觉罗全族在内的女真辫子都上了大明朝的制裁名单,互市是绝对不可能互市的。 这帮辫子进山苦逼挖的十几万斤老山参,大明不收,只能用来喂猪。 人参猪,有营养。 第二个渠道,打猎抓鱼。 不过这一招也顶多是平民一家糊口,想靠这玩意支撑起庞大的八旗军军需,简直是天方夜谭。 第三个渠道,同步断了。 朝鲜是大明的藩国,是大明最铁的小弟,既然建奴已经反叛了大明,那朝鲜自然不可能再借粮或者卖粮给建奴。 所以。 在那之后。 尤其是老奴统一女真,自立为汗,创立金国之后,第一时间便是大力发展了一拨农业,史称是八旗屯垦。 当游猎民族开始种地了,这就是原地进化了。 自产粮,让吃饭的问题不受掣肘,这也成为了金军后期最为主要的粮食来源。 在皇太极继位的时候,金国内部的粮田已经是不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八旗大军的消耗,毕竟整个女真拢共加起来就那么点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