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见镇元子大仙如此爽快,方龙野自是嘿嘿笑了起来。 不怪他如此~ 且不说,这人参果乃是先天灵根所生,对他而言,有着不小的好处。 单单都来五庄观了,要是连人参果都吃不上的话,那该多遗憾啊~ 镇元子应下之后,也不推辞,当即吩咐清风明月,往那灵根处,去打上几个人参果来。 而方龙野出于好奇,便提出想跟着清风明月,一起往人参果树处去,好长长见识。 对此,镇元子大仙自是不以为意,答应了下来,任由他跟着两位道童,往那先天灵根所在而去。 不过,清风与明月两位道童,并没有引着方龙野,直接往那人参果树所在之地。 而是七拐八拐来到了一间道房。 只见这间道房窗明几净,案上银瓶插花,稀稀疏疏的枝叶清雅古拙,孤高胜鹤,很有一番格调。 “金击子?” 方龙野目光一扫,就看到窗棂上挂一条赤金,有二尺长短,有指头粗细;底下是一个蒜疙疸的头子;上边有眼,系着一根绿绒绳儿。 再仔细看, 其上蟠结纹理,灿然生辉。 稍一接近,便无风自鸣。 “看来,这就是所谓的金击子了!”方龙野联想到西游记原著里的描述,在心底暗道起来。 只见清风上前,将这物事拿在手中,明月则自一旁的柜子中,取了一丹盘,又将丝帕垫着盘底。 旋即便离了道房,还示意一边的方龙野跟上。 这一番架势,自是摘取人参果的规范性举措。 据他所知,这人参果自有神异,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 敲时必用金器,方得下来。而且打下来后,还得将盘儿用丝帕衬垫方可。 可以说,与前世西游记原著里的描述,一般无二。 跟着清风明月的脚步,径直来到了一方园子,推门而入。 但见满眼翠绿,耳中玄音。 祥光万道,瑞彩千条间,一株大树扎根在那里,枝枝叶叶,森密撑开。 真个是青枝馥郁,绿叶阴森。 这株大树,直上去有千尺余高,根下则有七八丈围圆,而那叶儿,却好似芭蕉模样,青青翠翠。 不可计量的光晕摇摇摆摆,恍惚间就会坠在地面,摔出满地的金黄。 赫然是五庄观绝无仅有的特产——人参果树。 一股浓郁的香气,应该是来自人参果,还隔着老远,都能够嗅在鼻中。 闻一下,刹那间心旷神怡。 “咯咯~” “咯咯~” “咯咯~” 清脆的孩童笑声,跃入耳中。 风飒飒吹来,晃动人参果树,引得上面结着的大大小小二十来个人参果,摇摇摆摆。 里面的小儿人影,四肢俱全,五官鲜活,活灵活现,粉雕玉琢一般,似乎正勾着笑容。 手脚晃动,颠头晃脑,天真无邪。 “人参果啊~” 方龙野眸子炯炯,望着眼前的这株人参果树,不由在心底惊叹起造物之玄奇。 无愧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的先天灵根。 不可思议之相,展露无疑。 这人参果,可是大名鼎鼎,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比西王母手中的蟠桃,都要稀罕的多。 毕竟,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 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 而且典籍中有记载,人参果不能够久放,放的时间久了,果中灵机便会散去,成为普普通通的果子。 也就是原著西游记所言的“若放多时,即僵了,不中吃。” “龙君,” 作为道童,清风到底还是有些小儿习性,他手提着金击子,来到果树下,指着人参果,炫耀了起来。 “我们五庄观的这宝贝,可是不下于西王母蟠桃的存在。” “何止不下于,简直大大超出蟠桃,估计也就壬水蟠桃那样的先天奇珍,才能与之媲美。” 明月也是开口附和着,一副有荣与焉的样子。 “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头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 “有缘的,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明月手捧着丹盘,得意洋洋地摇头晃脑道。 “没错,”清风接过话来,道: “而且这人参果,可不止蕴含一种天地妙理。除了本应有的土之一道外,还蕴含着先天五行颠倒大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