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您要北上?陛下的意思?-《操控祖宗,从大秦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3/3)页

    张伟见张兴民点头之后,从旁边的一个木匣子里拿出了一块令牌,郑重的放到张兴民的手中。

    “这是为兄的一块令牌,可以号令三百甲卫。”

    “他们都是父亲遗留下来的东西之一,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使用。”

    “可一旦使用,就必须抹除所有痕迹,不能让外人发觉,懂吗?”

    张兴民看着手中的月牙令牌。

    然后点了点头。

    他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更知道这件事情涉及会有多广。

    张伟既然已经把这件事情交给他,那他只能将这件事情做稳妥一些。

    绝对不能让兄长牵扯到这件事情之中。

    “为兄把这件事情交给你,自然是放心的!”

    “为兄这段时间将不会在京都之中,望自珍重!”

    张伟和张兴民说了很多。

    直到月上中天之后。

    张伟这才让身边的人把张兴民送了出去。

    当张兴民离开之后,张伟冲着阴暗的房间里说道:“帮着张兴民一点。”

    “一旦发现什么线索,立刻将其斩断,别给别人留下把柄,更不要让公孙贺的人发现。”

    “还有,属国那边烈监管的严一些,一旦有任何异动,立刻来报。”

    “至于宗亲,把人盯着就行,不用跟得太近,别乱了他们的事情。”

    “喏!”

    张伟的话音落下。

    房间中响起了一道闷声之声。

    这些资源在他没有成为张家家主之前,他是从未动用过的。

    在他成为名正言顺的家主之后,他才把这些力量全部都给调动了起来,让他们游走于京都之中。

    虽然几十年过去了。

    可这些人都是一代一代发展起来的。

    他们不会消失,只会藏匿于人群之中。

    且在没有任务的时候,他们都是平凡至极的普通人。

    不会有任何人怀疑他们的身份。

    也不会有任何人从他们身上察觉到自己的踪迹。

    用这些人张伟自然是放心的。

    等这些人全部都消失之后,张伟这才从案几之上站了起来,然后走到窗前,推开窗户,看着天上的明月,陷入沉思。

    北方的事情比他想象中的要严峻很多。

    乌桓现在已经加入对抗大汉的行列之中。

    而且这个部族和匈奴本来就是有仇的。

    对方的单于还是被匈奴之人斩杀。

    连他们的部落之地都已经被匈奴占领。

    匈奴落马之后,这些人直接臣服于大汉,甚至向大汉俯首称臣,每年都会向大汉上供大量的牛羊和兽皮。

    可随着匈奴的重新复起。

    这些人好像又看到了战乱的影子。

    他们这些部族。

    要是不发生战乱,他们不可能改变局势。

    甚至要一直臣服于大汉的阴影之下。

    可这些人都是能征善战之辈。

    他们不可能永久的屈居人下。

    一旦让他们找到机会,他们肯定会反抗大汉,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匈奴入侵大汉,就是他们最好的机会。

    只要他们抓住时机,他们确实可以做到他们想做的事情。

    不得不说,这些人还挺有头脑的。

    张伟想了一下乌桓和匈奴之间的关系,眼中浮现出一丝不一样的色彩。

    然后又想了一下楼兰国现在的国君。

    楼兰国国君叫安归。

    这人曾经在匈奴当过质子。

    因为楼兰国的国力确实不是特别强悍,且人口特别稀少。

    在臣服于大汉的同时,他们还得臣服于匈奴。

    他们不仅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大汉为质,而且还将另外的一个儿子送到了匈奴当质子。

    直到匈奴被大汉打败之后。

    安归才能回到楼兰国。

    可能他的名字也正是来源于此。

    平安归来。

    此人成为楼兰国国君之后,行事也十分的荒诞,而且听信了匈奴的挑拨之言,对大汉怀恨在心。

    不仅对大汉毫无敬意,且斩杀了大汉派往楼兰国的使臣,无疑是在挑衅大汉的权威。

    大司马这次北上,除了要应付匈奴的事情,还有便是对付乌桓和楼兰国。

    乌桓和楼兰国倒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对付匈奴。

    匈奴才是大汉要正儿八经要应对强大对手。

    匈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再次强盛起来。

    而且还能联合楼兰国和乌桓,同时对大汉发起攻击。

    且不说乌桓和匈奴的关系,就凭他们以往的经历,乌桓也不能在这个时候答应和匈奴合作。

    张伟现在还在想,他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是有人故意为之,还是有人在背后推动?

    要是乌桓即将面临一个比匈奴更为强大的敌人,他们自然会选择和匈奴合作。

    唯一能对乌桓产生威胁的就只有匈奴和大汉。

    可他现在既然已经同意与同匈奴合作,想必,给他们带来压力的自然是大汉这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