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刘弗陵把话说完之后。 便一脸担忧的看着张伟。 他也怕自己把张伟逼急了。 张伟一旦被逼迫,极有可能会带着张家做出反抗大汉的事情。 刘弗陵自然不可能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虽然年幼,但已经是一国天子,自然得承担起光复大汉的责任。 张伟现在对大汉还是有利的,只要张伟能给出承诺,他让张家商行退出皇商之列也不是不行。 不仅如此。 但还可以听从张伟之前的建议。 废除榷酤政策。 这项政策在最开始的时候,确实给大汉带来了极大的利益,甚至稳定了大汉的国政开支。 可随着酒肆行业的快速发展,朝堂中人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利润,直接横征暴敛,让从事这方面的人颗粒无收,甚至陷入困境。 导致大汉乱象频出。 还有不少人想要叛出大汉。 张伟之前和他提议过。 让田千秋和桑弘羊一起处理这件事情,而对方召集了一群有才能之人,组建了贤良文学,对此事进行了全方位的商讨,最终决定罢黜榷酤。 经过一系列的严苛峻法。 这次的事情已经得到了平息。 大汉的危机也完全渡了过去。 大汉内部现在已经平定。 本以为,他可以安然无忧的当这个大汉君王。 能看着大汉在他手中发扬光大。 可事情就是这么突变。 偏偏北方又出了事情。 自从先皇去世之后,北方并不是特别稳定。 西南方向也不是特别稳定。 西南方向已经有人帮他稳定住了形势,而且他已经在那边设置了关卡,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他现在最担忧的便是北方的匈奴之事。 去那边还有一群蠢货。 尤其是楼兰国。 楼兰国国君就是一个胸无大脑之人。 甚至听信匈奴的谗言,屡次斩杀大汉的使臣,现在已经到了无法缓和的局面。 霍光这次出使北方,带领军队北上,本义是为了抵抗匈奴的入侵,其实也有意解决楼兰国的隐患。 楼兰国国域不是特别大。 实力也不是特别强。 自从张骞出使西域之后。 这个小国便已经臣服于大汉,且对大汉俯首称臣。 大汉每年都会给他们大量的赏赐,以安抚人心,让他们死心踏地的为大汉服务。 楼兰国前几年确实没有任何动静,但在武帝时期,楼兰国根本不是匈奴的对手。 楼兰国国君甚至把自己的长子遣送至匈奴,让其为质。 要不是大汉将匈奴击破,对方还不一定能回国,如今,对方已经成为罗兰国国君。 本应感念大汉的恩德。 可对方却恩将仇报。 还在匈奴的挑拨之下,公然对大汉动手,还斩杀了大汉去往楼兰国的使臣。 这无疑是挑起了两国之间的矛盾。 刘弗陵让霍光去往北方,本意就是让他平定北方之乱,除了楼兰国和匈奴之外,还有一个乌桓。 乌桓本也是大汉的属臣之一。 在匈奴没有复燃之前。 乌桓绝对没有任何想要叛逆大汉的心。 甚至对大汉俯首称臣,十分恭敬。 可随着武帝去世之后,这些人的小心思都冒了出来。 北方的匈奴甚至想要再次进犯大汉。 这些人就是死灰复燃。 刘弗陵让霍光北上,就是为了给他们一个震慑,让他们彻底绝了进攻大汉的意思。 大汉内部的事情还没解决。 百姓还需要休养生息。 在这段时间里,刘弗陵不想发动战争。 也不想两方兵戈相向。 他想用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解决此事。 偏偏对方不配合。 而且还派人把霍光大司马的军队给包围了。 他们这边甚至还有人和匈奴里应外合。 此事要是不解决,将会是大汉的隐患之一。 现如今,朝堂之上可用之人不是特别多,张伟和田千秋等人之前对朝堂进行的一次大清理。 这些人死的死。 罢官的罢官。 下狱的下狱。 可用之人寥寥无几。 丞相和御史大夫这段时间都在向各地颁发诏令。 让他们立刻向中央输送人材。 可举荐。 也可推举。 总之,只要是有真才实学之人,都可以来京都,接受他们的面对面考核。 只要审核通过,他们便可以直接入驻中央,甚至还能位列九卿。 这是刘弗陵的决定。 当然,这些决定张伟都是同意通过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