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兄弟会面,直言不讳-《操控祖宗,从大秦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1/3)页

    “喏!”

    下人应声离开。

    张伟带人离开后,在旁边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随后翻看张兴民留下来的一些文件。

    这些都是他在京都整理出来的情报。

    京都这些年还算比较安定。

    刘彻也算是一位明君。

    上行下效,大汉还算平和。

    不过……

    张伟想到什么,眼中浮现出一丝别样的色采。

    他对这段历史还是挺了解的。

    刘彻前期确实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帝王。

    在决策上确实有多大的见解,而且善于用人,对百姓也很不错。

    可在晚期。

    刘彻的角色明显下降。

    且亲近近臣,重用宦官,导致民不聊生,民怨四起,更是流民日益增多。

    后面更是发生了震惊朝野内外的巫蛊之案。

    毕竟,刘彻是一个特别迷信的君王。

    且喜欢封禅和祭祀。

    总之,后期是他们张家掌权的最佳时机。

    他之前的决定可能是错误的。

    为了防止自己在走上以往的老路,他必须得改变策略。

    为了能让张家继续延续下去,他必须得走权臣的路子。

    纯臣行不通。

    之前是逼不得已。

    现在他有选择。

    张兴民现在已入朝堂。

    且刘彻是个尚武之人,他为了保持自己对军权的掌控,在郡县设置了很多官职。

    而这些武将在军营之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大将军的地位甚至堪比宰相。

    有时甚至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这也是他入驻军营的原因。

    他要让张家在军中有一定的话语权,最好能让卫青和霍去病下台。

    当然。

    他也不会对朝中有功之臣动手。

    会光明正大的让他们退离朝堂。

    卫青和霍去病,两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要是相互配合,甚至可以架空皇权。

    他完全可以挑起刘彻对这两人的猜忌,从而发怒两人,剥夺他们的军权,让他们一蹶不振。

    这是他入朝堂做的第一件事。

    趁这两人还未回归京师,他必须尽快将此事解决。

    张伟一边思索,一边提笔在纸面上写一下自己要进行的计划。

    刚把这些计划书写完毕,张伟便听到张兴民的声音。

    “兄长,您回来了?”

    张兴民急匆匆的从门外走入。

    看着坐在不远处的张伟,张兴民立刻走了上去,冲张伟点了点头,然后便大大方方的在张伟身边落座。

    “兄长,这段时间,我去拜见了父亲的故交,毫无例外,他们已经投靠别的势力,不再是张家的内臣。”

    “咱们现在正在收集公孙贺的罪证,当时即使成熟,我想拉他下位。”

    张兴民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也只会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张伟。

    如若张伟不是自己的兄长,他也不会全盘托出。

    正是因为相信,他才会对张伟知无不言。

    “哦?”

    张伟看着张兴民,道:“你想对公孙贺动手?”

    公孙贺可没那么简单。

    公孙贺现在正值刘彻宠幸。

    在朝堂之上,可谓风头无量。

    此人很有说话的分量,刘彻对他也十分信任。

    不仅仅因为他娶了卫子夫的姐姐。

    也是因为他确实很有能力。

    刘彻为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破例,甚至让他加封列候,从而任职宰相之位。

    公孙贺也是特别聪明的人。

    他知道任职宰相之人几乎没什么好下场。

    总是一再推却。

    要不是刘彻强行逼迫。

    公孙贺也不会成为大汉宰相。

    他在为了这些年,对大汉也确实有一些功绩。

    也做出了一些实事。

    对刘彻更是忠心耿耿,从未有过反叛之心。

    不过,这人终究还是欲望过大。

    仗着刘彻对他的宠爱,再加上自家夫人和大汉皇后有亲缘关系。

    形势越发的毫无顾忌。

    期间甚至被夺侯爵,后因丞相石庆去世,刘彻才想让公孙贺成为三公之首。

    公孙贺本不想应承,甚至拒绝接受封赏,刘彻发怒之后,他才接受了金印紫绶。

    成为宰相后。

    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仗着自家父亲和自家姨母。

    在外胡作非为,放浪形骸。

    行事骄奢不守法纪,且小小年纪,便被刘彻封为太仆,如今已是九卿之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