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文臣现在更是站在武官上方。 踏入朝堂,总得给张家开辟一条道路。 好让他兄长能在军中安然无恙。 “公子,您想去哪儿?” 门外,一名侍从看着张兴民,眼中浮现出一丝担忧。 和叔老爷想的一样。 两位公子随着年龄增长,心思越发的琢磨不透。 让人猜不透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大公子还好一些。 为人比较洒脱,而且讲义气。 心思的也比较容易猜。 和大公子相处的人,都说大公子是比较随和的人。 都愿意和大公子相处。 而小公子就不一样了。 小公子和大公子的性格南辕北辙。 大公子跳脱随意。 小公子内敛沉稳。 这两人一静一动,要是相互合作,定能相得益彰。 只是…… 两位公子并未在同一家书院就学。 甚至没在太学读书。 小公子经常在外游历。 见识人非常人可比。 再加上张家商行的帮扶,小公子已经有了人龙之姿。 小公子在张家商行的地位要远超大公子。 他是被张家寄予厚望的人。 甚至有望成为张家下一任家主。 身为张家家主,应该从大局考量,不应该计较这一时的得失,小公子有点太着急了。 “三叔,您该回张家商行了。” 张兴民在门口停了下来,扭头看着自己身边的老人,淡淡的说了一句。 老人浑身一僵。 看着张兴民的背影,无声的叹了口气。 然后从自己怀中拿出了一封婚书。 直接递给张兴民。 “这是二老爷在去世之前,给两位公子留下的婚书。” “大公子的婚书已经被其拿去,您未来的娘子正在京都,找好门户之后,切记前去拜访。” 老人将婚书双手呈给张兴民。 张兴民没有拒绝,将婚书拿了过来。 把所有事都吩咐妥帖之后,老人深深的看了看张兴民,转身离开了酒楼。 张兴民望着对方离开的背影。 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婚书。 嘴角微微扬起。 婚书这种东西,他其实并不怎么看重。 无非就是商业联姻而已。 对他来说,怎么样都可以。 将婚书收拾妥帖。 张兴民朝着屋外走去。 外面已经有人给他备好马车。 马车上正是张家商行的标志。 张兴民坐着张家上岗的马车,来到京都东面的一条街道。 在大汉。 尤其是在京都。 向来都是东贵西富。 东边住的都是贵人。 西方住的都是富商。 北贵南贱。 北方自然住的是普通百姓。 南方皆是一些低贱之人。 比如歌姬,或者下九流。 张兴民让车夫停到一条巷道。 然后便从马车上跳了下来。 之后进入其中。 按照拜帖所指的方位,敲响了一户人家。 房门敲响之后,很快便得到了响应。 一位老仆把房门打开。 看着站在屋外的张兴民,老仆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然后把大门彻底打开,冲着张兴民拱了拱手。 “小公子,您来了,快请进!” 张兴民点了点头,抬脚迈入小院。 这是一座三进的院子。 看着也不算小。 可在这条街上,这已经算是很小的门户了。 “多谢。” 张兴民冲老仆道了一声谢,直接往旁边的书房走去。 刚走到书房门口。 里面便传来一道浑厚的声音。 “是世侄来了吧,快请进!” 张兴民听到里面传来的声音,脚步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恢复如常,整理了一下衣衫,推门而入。 “小子见过世伯。” 进入书房后,张兴民冲着上首之人微微躬身。 “世侄见笑了,快起。” 上面的人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绕过桌案,直接来到张兴民身边,把人托扶起来。 看着张兴民的样子,这人不由自主的红了眼眶,一时有些感慨。 “都长这么大了?” “老夫还记得,当初参加你的满月宴时,那时你才这么点大,一晃眼,都成大人了。” 老者有些感慨。 还伸手比了一下张兴民小时候的个头。 好像是在怀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