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刘彻见张伟落座之后,脸上正在露出一抹笑容。 然后深深的看了看张伟。 之后说道:“爱卿,朕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不知爱卿可有解决之策?” 刘彻一边说,一边看了看旁边的侍从。 侍从赶紧把龙案之上的折子拿了过来,双手递给张伟。 张伟看着面前的这块烫手山芋,有点不太想接。 这玩意儿能出现在刘彻面前,肯定是大事。 且刘彻都解决不了的事,除了和他同级别的人以外,还能有什么事? 想到大汉内部的事情,张伟也觉得有点头痛。 之前内部已经有了忧患,只是没有腾出手来解决,他们最主要的目标是为了抗击北方的匈奴。 北方的匈奴现在已经被他们击退,可内部又有点不太和谐,这些人一看就是来逼宫的,无非就是想让刘彻再多给他们一点封地和管理之权。 或者让国库多给他们一点资金,让他们颐养天年。 这些诸侯确实有些不太要脸。 偏偏之前一直没有把这个隐患解决。 最主要的是,大汉养不了这么多皇族之人。 再加上大汉幅员辽阔,以刘彻一人之能根本管理不了这么庞大的地方。 只能先学先秦时期,先把这些地方分封出去。 让皇族之人掌管这些地方。 来减少中央的财政压力。 这一策略对建国初期确实很有好处,可随着时间流逝,弊端也显现出来。 这些人居功自傲,经过历代发展,他们已然成了当地的诸侯王,有军权和实力,他们怎么可能甘心屈居人下。 时间一久,他们自然会有反叛之心。 “爱卿?” 刘彻见张伟发呆,眉头一皱,然后让侍从往前一步。 “还请陛下恕罪,是臣失神了!”张伟赶紧起身请罪。 他刚刚怎么犯了这么大的忌讳? 幸好刘彻不打算追究他,否则,但凡换个人,他的人头可能已经落地。 “爱卿还是先替朕想想解决之策吧?” 刘彻并没有和张伟计较,而是让张伟看一下他面前的这些折子。 这些都是从诸侯国上书而来的。 全部都是来诉苦的。 还有不少人在叫穷。 之前为了北上抗击匈奴,他的确向这些诸侯国筹措了一些资金。 但那不过是他们应该做的。 国家有难,他们本应该伸出援手,而不是让自己去向他们寻求帮助。 现在,大汉已经战胜匈奴,北方大部分的土地已经落入大汉手中。 大汉立了这么大的一个汗马功劳,诸侯国不来上供也就罢了,还在旁边阴阳怪气,还让他给补助,甚至归还他们之前援助的酬金。 简直无耻至极。 张伟无视刘彻脸上的神色。 他默默的看了看面前的这份奏折。 里面是好几个诸侯国联合上书的一份陈情。 他们说得涕泗横流。 但大部分都是来要钱的。 俗称打秋风。 张伟看着奏折上面的东西,差点就被气笑了。 这些人是怎么敢的? 他可是知道刘彻日后是要针对这些诸侯国的。 这些诸侯王现在竟然还敢在刘彻面前犯忌讳,他们是嫌自己的命太长了吗? 刘彻在打完北方匈奴之后,本来就打算腾出手来先对付内部的诸侯王。 这些诸侯王才是大汉的一大蛀虫,想当初,这些诸侯王也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不知怎么回事,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人就和那些蛀虫一样。 一个个不知做事,全都想着打秋风。 这怎么可以? 大汉要养着这么多诸侯国,那肯定会削弱自己的实力。 自己的实力一弱,诸侯国一强,他根本就没办法镇压这些人。 想要向外扩张,必须先把内部的隐患解除。 既然他们把手伸过来,自然得砍掉他们的一条胳膊,让他们长长记性。 “陛下想如何处理?”张伟看完奏折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提出解决之策,而是反问的影响。 他想知道刘彻的具体想法。 如果刘彻真的想要对这些诸侯国动手,他肯定会全力相助,甚至还会帮刘彻引荐可用之人。 要是他没记错,有个人现在应该已然展露头角了,把他引入到朝堂之中,诸侯国自然会不露痕迹的消亡。 刘彻扭头看了看张伟。 张伟是他最为倚重的臣子之一。 也是最懂自己心意的人。 他这么看重张伟,也正是因为张伟知他懂他。 现在,见张伟这么说,刘彻想了一下,直言不讳的说道:“朕想让他们归还王位。” “还要让他们退出封地,削掉他们的军权和管理权。” “和先秦一样,让大汉统一!” 刘彻说这话,确实有点大逆不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