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我的爸爸是高中老师-《小巷人家》


    第(3/3)页

    林武峰将信将疑,“不至于吧。”

    庄超英心道,“别说将来了,栋哲现在就不听你的。”

    庄超英继续苦口婆心,“我是中专生,黄玲是初中生,我们都很遗憾年轻时没机会多读书,现在孩子们有条件一路念下去,多好!”

    林武峰放下酒杯,“庄老师,我懂你的意思了。有些话吧……”

    林栋哲房中传出哽咽声和劝慰声,听声音应该是林栋哲在哭诉,黄玲和庄图南在安慰他。

    林武峰道,“庄老师,小李小宋来拜年那次,你提到你妹妹因为读了中专,有了工作,没法回苏州了……”

    林武峰道,“我是65级的,大学也就正儿八经上了一年课,后面就乱了,毕业后分配,我学机械的,出身好,分到了工厂,我有位同乡,成绩比我好多了,学的是水声工程潜艇专业,没地儿去,出身又不好,被分到最穷的山沟里修地球了。”

    庄超英追问,“现在呢?”

    林武峰抿了一口酒,“还待那儿呢,而且他是工作分配,不是知青,不存在落实政策回城,估计这一辈子就要终老在那儿了。”

    林武峰声音苦涩,“这种情况,在我们那一届不是个例,是大多数。你妹妹还分到了医院,我们那几届毕业生,越是高精尖专业,越是无处可去,统统被分配到了农场或煤矿,好一点的在广播站修喇叭,差一点的去修地球、去挖煤,而且是一辈子,回不来的。”

    林武峰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我倒是觉得,读书连第五位都排不上。”

    庄超英无言以对。

    林武峰道,“宋莹初中生,工资和我差不多。我弟弟妹妹们都是小学生,现在政策好了,他们都勤快,也都过得不错,所以我不强求栋哲一定要读书。”

    林武峰端起玻璃杯,一口把剩下的酒都闷了,“庄老师,谢谢你今天劝我,这些话不是真朋友不会说的,庄老师,谢谢你。”

    庄超英道,“林工,我就再劝一句,今非昔比。”

    林武峰不再作声。

    林武峰听进了庄超英的劝告,决定要关心林栋哲的功课了,可他当惯了慈父,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如何调整。

    林武峰还没想好万全之策,庄图南已经一马当先冲上去了,教导林栋哲写作文。

    庄图南感激林栋哲讲义气——林栋哲威武不屈,亲爹的棍棒之下都没有出卖庄图南,隐瞒了他们合伙儿卖作业给其他孩子的事实——决心帮他度过作文的难关。

    林武峰怕伤父子感情,庄图南没林武峰瞻前顾后的心理负担,丝毫不惧伤害兄弟情。

    林栋哲不就是没学过写作文吗?教,每周六傍晚让庄筱婷十分钟给他讲解一下作文要点。

    林栋哲不就是没写过作文吗?写,讲解完把他关小房间里写。

    林栋哲不就是词不达意、废话连篇吗?改,让他反复改。

    林栋哲不就是不想写吗?打!

    庄图南暴力教学,林武峰趁机唱红脸,温言细语地陪林栋哲破题下笔、修改文字。

    庄图南雷霆手段,林武峰春风细雨,两尊大神刚柔并济,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林栋哲跟上了四年级的进度。

    1980年春节,宋莹那个朴素真诚的愿望——少吃蛇瓜多吃肉——实现了。

    做为春节福利,国家在各大城市敞开了供应猪肉,无需肉票就可以随意购买猪肉,三家的孩子们总算不用早早起床去排队抢肉了,宋莹买了五肉做了梅干菜扣肉,庄家油炸了很多小酥肉,吴家做了醋排骨,三家互送了年菜,年夜饭饭桌上颇为好看。

    除了准备年菜,宋莹和黄玲还多买了好些肉灌了香肠。

    一根根香肠挂在了瓜架上,宋莹觉得,香肠比蛇瓜好看太多太多了。

    春天过后,更多的美食震动了饕餮们的神经。

    苏州是古城,自古就是江南的交通要道和商业中心,城市繁华富庶,苏州人的衣食住行也讲究,有很多老字号美食店铺,但这些老字号店铺都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陆续关门了,无一幸免。

    事隔多年,几家百年老字号悄无声息地又重新开张了,陆稿荐、黄天源、生春阳……,熟悉的老味道再次蔓延在街巷中,激活了市民们的回忆和味蕾。

    已经还完了电视机钱、无债一身轻的宋莹带着全家去吃了生煎包,林栋哲吃得满嘴流油,兴高采烈,回来后向小伙伴们得瑟了很久。

    宋莹好打扮好美食,她试着调馅,学着煎了一锅包子,做好后送了庄家半锅,大受好评。

    巷口和农贸市场都有了卖糕点的私人小摊贩,庄家兄妹和林栋哲,偶尔能吃次梅糕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