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金镛城。 侯景拿着从关中送来的文书,看着上面的文字,有些不可思议。 “为什么是我?” 侯景不解,还有些委屈。他的身边,谋士王伟看着自家主公的模样,试探问道: “上将军,可否给我一观?” 侯景将手中的文书递给了王伟,对方看了之后,微微点了点头,道: “原来如此!” 王伟的模样惹得侯景腹诽,把他手中的文书一掀,问道: “显得你能了是吧,看出什么来了?” 王伟露出了笑容,恭敬的说道: “上将军,如今梁主征纳四方豪杰,已充军伍,意指巴蜀。秦王之意,乃是兴兵南下,牵制梁军之力,以使梁军不能全力西进。” 侯景翻了翻白眼,道: “这还用你说么,我这不正给大王办这事,可大王却让我领兵,却是为何?” 王伟见侯景如此,依旧是不慌不忙,缓缓道: “非也,这里面学问大着呢!” “何意?” “打哪里,怎么打,兵从何来,如何调配,事关中原之局,不可不慎!” 听了王伟的话后,侯景脸上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说说看!” 王伟躬身道: “巴蜀处荆楚上游,昔年晋臣王濬建楼船,发水陆大军,自成都沿江而下,趁势灭吴。晋末,李寿为充实人口,自牂牁引獠人入蜀,布山谷十余万落,致使巴蜀王化不行,蛮夷肆虐。至于今日,獠人之势,北至汉中,东达江州,南逾岭南。巴蜀县府空虚,蜀人多有逃亡。欲治巴蜀,非十年不得见其功。梁人欲夺回巴蜀,与我军必有一场大战。这一战要打,与其在巴蜀打,不如在河南、江淮打!” 在巴蜀打,关中之军要翻越秦岭,粮道运输困难。相比之下,梁军虽然要逆流而上,但可以依靠水路,背后也有着殷实的荆襄地区作为后勤支撑。 可若是在河南、江淮打,那么双方在后勤的差距就没有那么大了。 侯景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大王这是让我去点火!” 王伟看着侯景脸上露出的兴奋之感,心中微动,却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等待着侯景。 侯景想着,回过了味来,道: “继续说!” “中原之兵,河北之高欢、宇文泰所部,暂不可调,高昂之兵需镇魏州,慕容绍宗招募的青州军自顾不暇,元欣之彭城兵新败,其余各州府兵新立,暂无战力,可用者,唯司、豫两州之北兵。上将军既镇洛阳,又与一众北人将领关系莫逆,当是不二人选。” 侯景听了,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刚才脸上的委屈一扫而空。 “这么看来,大王还是信重我的。” 侯景的心情好了起来,看着王伟,也不觉得欣赏了起来。 “老王,你说得不错。” 见侯景如此,王伟提醒道: “上将军,要使北人可不易,且要牵制梁军足够的兵力,不使梁军全力攻巴蜀,更加不易。” 侯景摆了摆手,道: “将斛思椿给我叫来!” “将他秘密找来么?” 侯景笑道: “不,最好让整个洛阳城都知道!” …… 斛思椿以前和侯景见面时都相当的隐秘,可这一次,却是光明正大的来了。 他心中困惑,可见到侯景时,却发现对方正襟危坐。 面前,还摆放着一个箱子。 这个箱子斛思椿很熟悉,无他,这里面装的财宝就是斛思椿用来贿赂侯景的。 “上将军,这是何意?”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收了你的钱,没有办成你的事,自然要还回来。” 斛思椿心中一个咯噔,脸色变得苍白。 “难道?” 侯景叹了口气,道: “我听到了长安来的信,大王欲以你为统帅,征伐梁军。” 斛思椿手脚冰凉,心中惊骇,道: “为何如此?” 侯景悠悠道: “陈留王入蜀,贺拔允为其身前第一大将,功勋卓著,其余诸将如东方老、呼延族差之甚远。贺拔胜纵然有些心思,可看在陈留王的面子上,还能真的追究么?” 斛思椿听了,有些怒意。 “贺拔氏靠不住,大王得分明啊!” 侯景站了起来,走到了斛思椿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法寿,贺拔氏如何,暂时不用操心,你还是关心该如何攻打梁军吧!” “梁军?” 斛思椿想到了如今的形势,陈庆之驻守在涡阳,要南下,肯定避不开他。 陈庆之的战力,斛思椿是知道的。 虽说当年的白袍军已没,可陈庆之的部曲依旧善战。 这些年来,陈庆之镇守在南梁边境,南梁边境稳定。不久之前,彭城的兵马还吃了亏。 斛思椿自忖,若是自己带兵前去,胜少败多啊! 再看向侯景时,斛思椿带着几分悲壮,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