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些事情的背,后要说没有张家的谋画,他是不信的。 他在武帝时期,就已经是一个能察言观色的人。 他能活到现在,除了本身能力以外,就是因为他的谨言慎行。 他能看得出来,武帝对于张家是有愧疚之心的。 由于这份愧疚之心,张伟和张兴民登入朝堂之后,武帝对他们青睐有加,尤其是对张伟。 张伟和上一任张家家主长得一模一样。 不仅长得一模一样,行事作风就和对方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武帝在看到张伟的时候,便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上一任的尚书。 张旺川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可惜死的太早了。 他其实更想和张旺川共事。 张伟和张兴民登入朝堂之后,竟然在这边足足潜伏了20多年。 在这期间,两人没有做出任何逾矩之事。 反而一心为国为民。 张伟在外四处平叛。 将所有觊觎大汉之人打得服服帖帖。 至少在武帝晚期,这些人都不敢轻举妄动。 除了北方匈奴。 而对于北方匈奴,张伟的态度也十分怪异。 张伟可以对南方的蛮夷重拳出击,可对于北方匈奴,张伟却是持放任态度,甚至从未带兵北上。 这不得不让他们多想。 由于张伟的放任。 大司马的不重视。 北方匈奴这些年越发猖獗。 甚至有重新回归南下的征兆。 要是北方匈奴重新回归南下,怕是会再次侵犯大汉,甚至有可能夺回他们失去的领土。 被欺压这么多年。 北方匈奴只会越发强盛。 只会越发的无所顾忌。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司马要是能对北方匈奴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那也就罢了。 要是不能,就只能让张伟出动。 可让张伟出动,就必须得给张伟军权。 这几十年,张伟和张兴民在朝堂之上混得风生水起。 而其他张家之人在军中也是如日东升。 他们现在已经在大汉军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各大军营之中,都有张家之人的踪迹。 总的来说,张家在大汉的地位已经无法撼动。 连他也不知道张伟下一步有什么举动。 看了看周围的人。 见他们还把重心放在张兴民身上。 桑弘羊摇了摇头。 难怪这些人会失败。 难怪他们不是张家的对手。 如果让他们直接和张家之人对上,怕是会落得一败涂地。 “此事我会和大司马好好商量。” “既然你们有心,何不在朝堂之上和张伟等人对上?” “张伟和张兴民都是对大汉有功之人。” “现在又是被武帝亲命的辅政大臣,在没有证据之前,如何对人动手?” “你们想以什么手段对付两位辅政大臣?” 桑弘羊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沉默了。 他们不是来和桑弘羊商量吗? 要是他们手中有证据,他们都不会和桑弘羊商量。 会直接把这些东西呈到霍光面前。 霍光虽然是大司马,但对大汉却是忠心耿耿,对大汉亦是忠心可鉴。 他们对大司马是信任的。 可对于张家…… 他们不是特别信任,甚至有些忌惮。 “大人是不想管张家之事?” “难道要任由张家商行退出皇商之列?” “一旦让张家商行退出皇商之列,又有谁能制衡张家的发展,他们将大肆搜刮财富,到时,他们可能会富可敌国?” “堂堂朝之重臣,只要与民争利,这可不是君子所为!” “……” 桑弘羊都被这些人给整无语了。 人家现在已经是辅政大臣。 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军营之中,都很有权势。 不仅如此。 他还听说,张伟和张兴民这些年都在置办田地。 而且在大肆修建祠堂。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张伟以及张兴民可能会建立世家。 世家是什么样的存在? 目前大汉的人对氏族可能没有什么概念。 因为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 他们直接垄断了氏族的发展。 让世家无以立足。 可大汉就不一样了。 大汉成立之后,选官制度以察举制和举荐制为主。 举荐有才有名望之人入朝为官,如此便能形成一种裙带关系,让其进行权力依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