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轰隆隆!” 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前一秒还晴空万里,后一刻便阴云密布。 张家府宅之中。 张伟和张兴民相向而立。 两人看着窗外大雨,一时相顾无言。 时间过得太快。 一晃眼,二十年已过。 他们已经从弱冠之年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 甚至成了张家的顶梁柱。 在这期间,张伟和张兴民都已成亲。 且两人都为张家做下了巨大贡献。 尤其是张兴民。 迎娶廷尉的大汉之后,张兴民并没有停歇造人大计。 一共纳了五房小妾。 现在已经子孙满堂。 大儿子已然成亲。 他们这一脉,又多出了好几十个人口。 距离下一个目标,已经快要完成了。 至于他自己…… 张伟想到这些年发生的事,忍不住苦笑。 这些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自从虎牢山的事情解决之后。 刘彻对他便十分信任。 交给他的任务也越来越多。 仅仅半年时间,他就成了寺正。 在执金吾内,他升官绝对是最快的。 后面更是平步青云。 短短五年时间,他就直接成为光禄卿,位列九卿。 还是光禄勋之首。 直接跟随在刘彻身旁。 护卫刘彻的安危。 深受刘彻重用。 不仅仅是他。 就连张兴民,现在也是九卿之一。 上一任廷尉离开之后,张兴民毫无例外的成了这一任的廷尉。 张兴民上任廷尉之后。 便开始大刀阔斧。 做出了很多有利于大汉发展的事情。 刘彻对张伟和张兴民都十分满意。 对这两人也十分的倚重。 十几年前,霍去病突然感染风寒。 而且是在外面游历之时感染的风寒。 直接药石无救,还可能是被耽搁了。 总之,在送回京都之前,就已经没了。 卫青得知自己的外甥离世之后,也是一病不起。 没多久便一起跟着去了。 卫青和霍去病以前以后离开,让大汉痛失两位大将。 北方匈奴见此情形,竟然有了死灰复燃的趋势。 张家已经被刘彻迫害。 张家主将也已全部阵亡。 目前还没有培养出可以顶门立户的将门之材。 卫青和霍去病是大汉的中流砥柱。 这是最稳重的基石之一。 可这两人竟然在五年内相继去世。 这对刘彻和大汉都是莫大的打击。 刘彻得知霍去病和卫青相继离世,自然倍感悲痛。 但无济于事。 只能把重心放在军中。 他是一个有铁血手腕的帝王。 但他的儿子却没有继承他的威武霸气。 虽然他这些年时常巡游在外,朝中大事都已交由太子。 太子也确实做得很不错。 可太子太过于优柔寡断,而且容易听信旁人的耳旁风。 并不是一位大能之君。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为太子扫清一切障碍。 能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登基为帝。 可惜…… 刘彻活的时间太长了。 且刘彻现在的疑心病很重。 皇后现在已经不受刘彻宠爱。 再加上有人从旁挑拨,父子之情也越发淡薄。 “兄长,您真的要随陛下去别苑吗?” 回忆往昔,张兴民扭头看着张伟,开口询问。 陛下现在年事已高。 已经经不起波澜。 现在外出。 恐会有生命之忧。 张伟盯着外面的人瓢盆大雨,点了点头。 “这次之行,我必须去,京都之事就交给你了。” 张兴民望着张伟。 然后点了点头,神情坚定。 他们在京都布局这么长时间。 也是时候该行动了。 三日之后。 张伟随刘彻去往别苑。 太子按照往常惯例,监国。 不过,现在的朝堂之中,有一个人的声望正盛。 便是江充之流。 江充和太子以及为皇后有嫌隙。 太子现在的声望日益增高。 而江充和太子有旧怨。 江充害怕太子登基为帝之后,迫害自己,打算先下手为强。 趁着刘彻巡游之时。 在太子的寝宫之内行巫蛊之事。 企图栽赃嫁祸太子。 并将此事秘密传递给游历在外的刘彻。 第(1/3)页